-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庐隐悲剧意识形成原因
探析庐隐悲剧意识形成原因摘 要: 庐隐――中国“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也是她能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生命底蕴。细究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我们发现,其中既有时代因素的导引,也有个人生命体验的影响。
关键词: 悲剧意识; 童年创伤; 人生磨难; 叔本华哲学; 时代因素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61-01
庐隐是“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作品涉猎多个领域,有小说、散文、书信等;代表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等可作为那个时代的剪影。庐隐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五四”反封建反殖民地的主题,而且反映了“为人生”[1]80的创作宗旨。尽管她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大多数作品都以悲观绝望为感情基调;悲剧意识是贯穿她作品的情感主线。生长于“封建氛围”[2]却又被五四运动深深感召的庐隐,为什么作品中会有那么浓烈的悲剧意识?下面对此试作粗浅的分析。
一、童年创伤与经历坎坷的影响
据亲友们回忆,庐隐是一个悲郁气质很浓的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曾和庐隐同学两年的苏雪林在《青鸟集“庐隐第一次给我的印象,……常有抑郁无欢之色,与我们谈话时态度也很拘束。”庐隐的第二任丈夫李唯建也回忆说,他们初次见面时,庐隐满面愁容,神情抑郁,令李唯建讶异不已,不得不问她:“女士为什么这般深沉的悲哀?”[3]64而庐隐也在《自传》中说自己常常为了“人生不免要死,盛会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残,圆月不免要缺”[3]210而哀伤感叹。可见,庐隐的确是一个性格悲郁的人物,举动之间含愁弥恨,像极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俗话说,万事有果必有因。庐隐虽出生于福建闽侯的大户之家,但命途多舛。出生之际,外祖母不幸去世。于是这个本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孩一下子成了母亲眼中“不祥的小生物”,从此难以“享受到母爱的甜蜜”。两岁时生了一身疥疮。三岁时还不会走路、说话,却养成了爱哭、爱闹的脾气。又因为总是啼哭,在随父亲赴任长沙的途中差点被他抛入滚滚江流……后来父亲去世,又随着寡母投奔远在北京的舅父。在舅父家里,虽然没有遭到厌弃,但依然缺乏母爱,母亲对她总是冷若冰霜,“她是从心里憎厌了我,而我也真怕了她”[3]177。后来,随着年龄渐长,母亲的态度有所改观。但童年这段灰色的记忆却无论如何都难以抹去,以至于她养成了倔强执拗的性格和悲观厌世的气质。而她成年后又接连遭受生离死别的打击,“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她死了母亲、丈夫、挚友石评梅和哥哥。他们的相继死亡,使悲哀像山一样压在她的心上……”“石评梅死后……她说:这时节我被浸在悲哀的海里,我但愿早点死去……我试作慢性的自杀。”[1]73-74可见,庐隐的悲郁气质是培植其悲剧意识的沃土,而这种悲郁气质的形成,又与童年创伤和多舛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苦难的童年生活使庐隐心中生了悲观的芽,而不幸的人生经历让这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再也难以连根拔除。
二、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
庐隐曾在《自传》中探讨过自己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受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的影响:“对于他的人世--苦海也这句话服膺甚深……悲哀便成了我思想的骨子,无论什么东西,到了我这灰色的眼睛里便都染上悲哀的色调了”[3]210。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热潮的推动下,叔本华哲学来到中国,影响了一代学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创作观和研究观,也深深影响了自称为“悲哀的叹美者”[3]210的庐隐。庐隐用她诚挚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叔本华哲学的拥戴和膜拜:她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沉沦于琐碎生活,就是浪迹天涯逃避现实,或者选择以死亡来结束“生命本质的痛苦”。所以,沙侣屈服了,露沙远遁了,而亚侠死了,丽石死了,沁珠也死了……这一切都深刻地印证了叔本华的理论:“痛苦之为痛苦是生命上本质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4]432。
三、时代局限与理想破灭的影响
茅盾先生在《庐隐论》中说:“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的关系。……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的确,“五四”运动对庐隐的影响是深刻的,在“五、四”精神的召唤下,庐隐曾对“反封建礼法”、“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问题做过积极的探索。
追溯庐隐平生,我们知道,对“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她可谓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她的大胆无畏直到如今都还令许多人不敢望其项背。她先是与有妇之夫郭梦良在上海结婚;郭不幸病逝后,她再次突破贞洁的桎梏,与小自己九岁的清华大学学生、青年诗人李唯建结为伉俪,并将自己与李恋爱期间往来的书信集结出版,名曰《云鸥情书集》……然而庐隐牺牲名节、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做法,却没有换来自己向往的幸福,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婚后,她才发现,现实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