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结构体系开发及其在灾后重建中应用.doc

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结构体系开发及其在灾后重建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结构体系开发及其在灾后重建中应用

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结构体系开发及其在灾后重建中应用摘要:汶川地震导致大量装配式的预制砖混结构房屋倒塌,伤亡惨重。灾后恢复重建中,预制板装配式楼盖抗震性能差,现浇楼盖建造速度慢,其它楼盖也存在造价高等缺点。新型楼盖(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以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为底板,在板肋预留孔中布设横向穿孔钢筋,以及在底板拼缝处布置折线形抗裂钢筋,再浇注混凝土叠合层形成双向叠合板。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对新型楼盖结构体系进行了开拓与发展。结合灾区重建工程实例,对新型楼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到了新型楼盖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的结论。 关键词:叠合板;预制混凝土;带肋薄板;肋上开孔;灾后重建 中图分类号:TU37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32-04 1 前言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装配式的预制砖混结构房屋倒塌,伤亡惨重,预制装配式结构已被限制使用。由于这次震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房屋建筑楼盖仅仅采用现浇结构,远不能满足灾区震后重建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常用的楼盖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结构可靠的楼盖体系。新型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盖(以下简称新型楼盖)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好、抗裂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适合于震后重建的要求。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对新型楼盖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开拓与发展。结合灾区重建工程实例,对新型楼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到了新型楼盖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能的结论。 2 震后重建中常用楼盅盖存在的问题 在震后重建中,应当对现有楼盖体系进行分析,选择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适合于震后重建的楼盖体系。 2.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盖:这种板的主要优点是产业化程度很高、经济效益好、施工方便且建造速度快。但这类板整体性、抗震性、抗裂性和抗渗性均较差,地震中容易引起坠落伤人。四川省建设厅从2003年起在《关于在民用建筑中禁止使用混凝土预制板的通知》(川建科发[2003]323号)已限制这类板的使用。此次地震后,甘肃省建设厅、省抗震办公室制订的《关于加强“5.12”汶川地震后我省城乡规划编制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规定:为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3层及以上的多层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筑,医院和乡村卫生院的诊疗建筑,社会福利院的居住建筑,楼(屋)面均应采用整体性较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不得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其他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时,采用设置不少于4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整体式构造。 2.2现浇混凝土楼盖:均需要满堂脚手架,整体支模,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且易产生温度收缩裂缝,不便于产业化生产,经济效益差。 2.3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在压型钢板上绑扎钢筋后再浇注混凝土面层。压型钢板兼做永久性模板,跨度较小时,可不设临时支撑。该类板广泛用于钢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速度较快、抗裂性好等优点,但造价太高,而且需要进行特殊的防火、防锈处理。 2.4传统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又称为叠合楼盖,是在底部采用预制混凝土板件,上部叠合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整体的结构。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比较,叠合板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越,与现浇楼板比较,叠合板具有节省三材、施工简便且能缩短工期等优点,发展这种结构符合国家土地资源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传统叠合楼盖采用预制混凝土实心平板作为底板,这种底板为不带肋预制板件,在运输及施工过程中易折断,预应力反拱值难以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设支撑、施工工艺复杂。尤其是在垂直于预制底板板长方向无受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只能按单向板设计,垂直于预制底板板长方向的抗裂性不好。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GB/T]6727―2007、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06SG439中叠合板预制部分均为平板,施工时需设置支撑,不宜双向配筋,自重大,降低了这种结构的经济效果,影响了其推广使用。 2 新型楼盖结构体系 2.1新型楼盖概述 新型楼盖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以下简称预制薄板)为底板,在板肋预留孔中布设横向穿孔钢筋,以及在底板拼缝处布置折线形抗裂钢筋,再浇注混凝土叠合层形成双向叠合板。预制薄板结构如图1所示,新型楼盖结构如图2所示。 2.2新型楼盖主要特点 (1)不需模板,节约材料,提高了施工效率。 (2)预制薄板带肋,提高了薄板的刚度和承载力,预制薄板可承受施工荷载,施工中不需设置支撑;同时增加了预制薄板与叠合层的粘结力,且能将底板变得更薄,减轻自重。 (3)预制薄板带肋,增大了新老混凝土的接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