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自然灾害复习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课程自然灾害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相关概念自然致灾因子:其中“灾”是指 “危害性、危险性自然灾害:其中“灾”是指“灾害、灾难”危害性:是指致灾因子对承灾体实际造成的损害,强调结果;危险性:是指致灾因子造成的损害的可能性,强调变化;灾害已经发生的承受对象叫承灾体,没有发生灾害有可能承受损失的对象只能叫承险体只有致灾因子超过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人类社会的损失,即灾害人类社会的受灾程度取决于某种特定自然现象的变异程度,还取决于人类社会承受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致灾因子的属性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环境灾害等发生时间和过程分类:突发性灾害、渐变性灾害自然灾害的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具有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决策者应该如何把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小?灾前、灾中、灾后;生理、心理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划分标准以24小时的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如何划分不同等级的干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干旱程度、持续时间、还是别的?干旱: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大气干旱气象灾害特征和机理大气圈大气圈组成:氮气(78.08%)、氧气(20.95%)、氩气(0.93%)、二氧化碳(0.037%)、水蒸气(0-4%)、其他极少量气体对流层:对流层大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这层大气对流的原因,有地表(主要海、陆)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对流、地表起伏不平引起的动力湍流以及冷暖空气交汇引起的强迫升降等。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地区大约17~18km,中纬度地区大约10~12km,高纬地区仅有8~9km。一般是夏季高、冬季低。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小部分太阳辐射。温度随高度升高下降,每升高100m降0.65℃。平流层:平流层是自对流层顶到55km高度间的气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热能主要来源于对太阳辐射(主要是紫外辐射)的吸收,特别是臭氧的吸收。虽然臭氧的浓度自25km向上有所减小,但紫外辐射的强度随高度逐渐增强,而且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迅速减小,这就导致高层吸收的有限辐射能可以产生较大的温度增量。由于温度垂直分布是递增的,不利于气流的对流运动发展,气流运动以平流为主,气流平稳、能见度好,是良好的飞行层次。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间气层称中间层。这一层已经没有臭氧,以致吸收的辐射能明显减小,并随高度递减,因而这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迅速下降,这种温度垂直分布有利于垂直运动发展,因而垂直运动明显,又称“上对流层”或“高空对流层”。热源为太阳辐射。热层:中间层顶到800km高度间气层称为热层,热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吸收太阳外层辐射;该层气体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又称作电离层。散逸层:指800km高度以上的大气层。这一层的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热源为太阳外层辐射。地球的大气在地面最稠密,90%的大气圈质量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6km的范围以内。有人将离地面100km的地方称为地球大气与外界空间的边界,把它叫做卡曼线(Karman)。在5.6km的高空,大气压约为海平面的50%,这表明5.6km以内的低层大气的质量为整个大气圈的一半。全球尺度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的能量有多种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太阳能。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它送到地球的光功率有12×10?TW。太阳在大气圈顶部垂直照在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大致是个常数,为1370W/m2,被称为太阳常数。理想状态的风: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形成了风。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一致的,并且没有地球自转运动,即空气的运动既无摩擦力,又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赤道受热空气上升形成赤道低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在低层产生自极地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充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质量,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与极地之间一个闭合的大气环流,这种经圈环流称为单圈环流。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随着纬度的增加,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增大。三圈环流假设地球有自转,地球表面均一。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存在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自高空流向高纬,随着纬度的增加,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增大,气流就逐渐向纬圈方向偏转,到30° N附近,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相等,它阻碍气流向极地流动。故气流在30°N上空堆积并下沉,使低层产生一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则因空气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这就导致空气从副热带高压带分别流向赤道和高纬地区。极地寒冷、空气密度大,地面气压高,形成极地高压带。从极地高压区流出的偏东风和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偏西风在60° N附近汇合,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高空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在纬度60°N附近,由于气流流出,低层形成副极地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