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doc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来源:Z*xx*k.Com] 三、教学策略 本节虽然在题目中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完成。这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因此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1.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来源:学科网ZXXK]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表达交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共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 2.通过实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解决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教材提到了“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物质的存在具有可检测性,因此“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实验材料选择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主要是考虑到取材方便。教师还可以准备常见的动植物细胞供学生观察,使他们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核酸包括DNA和RNA。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观察1~2种材料,通过总结归纳,得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3.联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图解,认识核酸的结构。 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生活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因此在讲述核酸的结构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来源:学§科§网] 2.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3.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来源:学科网ZXXK] (二)旁栏思考题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来源:学|科|网](三)练习 基础题 1.(1);(2);(3)。 2.C。3.C。 五、参考资料[来源:Z.xx.k.Com] 1.核酸的发现[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1868年,在德国化学家霍佩—赛勒(Hoppe)的实验室里,有一个瑞士籍的研究生,名叫米舍尔(F.Miescher, 1844—1895),他在实验室所承担的工作是研究脓血中细胞的化学成分。当时实验室附近有一家医院,常常扔出许多带脓血的绷带,脓血里有与病菌“作战”而死亡的白细胞以及其他死亡的人体细胞。米舍尔细心地用洗脱的办法将绷带上的脓血收集起来。他先用酒精把细胞中的脂肪性物质去掉,然后用猪胃黏膜的酸性提取液(一种能除掉蛋白质的胃蛋白酶粗制品)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细胞的大部分被分解了,而细胞核只是缩小了一点儿,仍然保持完整。得到细胞核后,米舍尔对组成细胞核的物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细胞核内含有与细胞内其他有机物明显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磷含量很高,远高于蛋白质,而且对蛋白酶有耐受性。米舍尔认为这是一种新物质。霍佩—赛勒当时是生物化学界的权威,治学严谨,他要在亲自做实验验证米舍尔的工作后,才允许米舍尔发表这个成果。霍佩—赛勒用酵母细胞做实验,证实了米舍尔的发现。米舍尔将他发现的新物质命名为“核素”。核素十分不稳定,提取时必须非常小心,速度要快,还得保持很低的温度。为了制备核素,米舍尔常常从清晨5∶00就开始在低温的房间里工作,这大大影响了他的健康。由于积劳成疾,他51岁就离开了人间。 霍佩—赛勒的另一个学生,德国的科塞尔(A.Kossel, 1853—1927),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