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第6单元知识点与试题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本单元主要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及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两大历史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本宪法的制定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为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也有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发展遭到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以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开国大典
⒈政协第一次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颁布了《共同纲领》。
⒉时间:1949年10月1日。
⒊政治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⒋历史意义: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⑵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⒈时间:1954年
⒉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⒊主要内容: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
⒋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⒈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⒉人民代表的产生: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
⒊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⒋曲折:⑴1957年发右派斗争扩大化,建设趋于停顿;
⑵“文化大革命”期间,名存实亡。
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发展。
四、多党合作制度
⒈多党合作的基础: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⒉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⒊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⒋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⒌曲折:⑴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
⑵“文革”期间,政协工作陷于瘫痪。
⒍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⒈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⒉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⒊实施情况:先后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内蒙古是最早建立的自治区,西藏是最晚建立的自治区。
⒋新发展: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23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⒈原因:⑴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⑵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
⒉危害:“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
⑵随着“全面夺权”的展开,司法部门陷于瘫痪;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⑷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⒈历史转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⒉表现:⑴首要环节:在当时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德主持下,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⑵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治和基层民主建设。
⑶加快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宪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⑷规范政府行为:①1989年4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