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萧乐春 528100
【课标要求】
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二版
【授课对象】
广东番禺中学 高一(2)班全体学生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学生与互联网的共同发展,对互联网较为熟悉,但由于的报刊和影视的兴起年代久远,对其发展历程欠缺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近代不同时期与报刊、影视、互联网相关的图片与材料,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进步发展历程;
2、根据自身体验,发现大众传媒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影响;
3、通过分析材料和阅读课本,课堂解决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上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读材料的技巧;
4、通过分组合作互助的形式理解报业的特点和发展原因;
5、作为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变迁的见证人,体会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6、通过分析材料中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报道,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持理智,结合现实历史地看问题,培养历史的敏锐感和眼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根据教材与学生具体情况,把教学重点设定为:报刊与影视的发展,把难点设为报刊与广播影视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方式 一、导入:(约4分钟)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仔细留意悠嘻猴假日里做的事,说说所有的事有什么特别?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视频内容:Yoyo(QQ表情中的悠嘻猴)在假日里,早上起床后看《广州日报》然后听电台广播“每日一英语”的节目,中午,一边享受午餐一边看他最喜欢的TVS3的“周末中午剧场”;午饭后,他选择上网听一下歌,看看新闻消磨时间, 到下午,你准时到戏院门口,约了Cici看新上映电影《叶问》 ,吃完晚饭回来刚好在播《今日关注》,看完之后就准备休息啦。
重复问题:同学们,看完视频以后你找到##一天做的事的有什么特别的吗?有什么共同点吗?
同学可能回答:没什么特别,做的事都很平常;都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获得资讯……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其共同点: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都不陌生,已经慢慢融入我们生活当中,而且作为媒介传播大众信息——我们把这些媒介称之为大众传媒。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报纸、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
展示视频《Yoyo的假日》(约2分钟),提问
提问
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展示PPT“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板书“大众传媒的变迁”(约1分钟)
板书:大众传媒的变迁 二、新课讲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报刊的发展历程
(一)、报刊的发展
导入(约1分钟):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老师:最初,唐代的地方和藩镇都在京师设有的办事处性质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官员定期抄写皇帝谕旨、臣僚奏议等官方文化以及政治政事,送回自己的地方和藩镇,称为“进奏院状报”。这种报,已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从宋代起,这种官报称为“邸报”。 (《百年中国史话— 报刊史话》)
老师:伴随着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提升,在极盛的唐朝中国有了报纸,那自鸦片战争也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中国的报刊发展又如何呢?我们把它分为兴起、发展、繁荣三个阶段。
兴起:(约3分钟)
[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随着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刊物)(展示材料:1932年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刊,中间曾迁澳门、香港,后又迁回广州的英文月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刊物。1851年2月停刊 …… 登载鸦片战争20年间有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等调查资料。)
和《万国公报》(要求学生看课本P72页注释①)
[2]19世纪70年代:中文报刊
《申报》外国人办的中文报刊——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报刊;
《昭文新报》,国人最早在中国创办的报刊;
老师:无论外国人办报还是国人创办,这时期的报业的发展标志着近代报业的开端。
发展:(约3分钟)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72和已学知识,找出各个时期相应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时期——《新华日报》
建国后——《人民日报》
展示材料:外国人办报活动与商业贸易一样,从广东沿海逐渐扩展到两湖、江浙和京津等地……到19世纪末,创刊达170种,约占同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
想全体同学提问:当时报业的呈现的是如何一个局面?(垄断了我国的报业)
总结:伴随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入侵,帝国垄断中国报业的发展
繁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