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贷款渠道研究——关于异质性视角.docVIP

题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贷款渠道研究——关于异质性视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贷款渠道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 教学形式:专升本 专 业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目录 一、引言 4 二、文献综述 4 (一)信贷渠道“受阻”研究 4 (二)信贷渠道有效研究 5 (三)现有文献不足及本文创新之处 6 三、模型构建 7 (一)模型建立 7 (二)变量选择 8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8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9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11 (一)回归分析 11 (二)残差分析 14 (三)稳健性检验 14 五、结论 15 (一)研究结论 15 (二)政策性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9 2007年至2010年的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贷款渠道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前相关文献多基于银行同质性这一假设,鉴于此,本文通过收集2004至2010年我国20余家银行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动态面板模型,以检验贷款渠道的作用,以及银行的个体因素对此的影响。 一、引 言 2007至2010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作为金融中介,银行部门的稳定性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金融危机前的至少十年内,许多宏观经济文献将银行视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一个潜在的摩擦来源,大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甚至习惯性地将银行部门排除在其宏观经济模型之外。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外学术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信贷渠道研究较为全面,实证分析较多,范围较广,起步也较早;而国内许多学者是从逻辑推理及规范的角度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较少。下面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作用发挥的认可与否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信贷渠道“受阻”研究 Bernanke and Blinder(1992)运用1959至1978年的银行合计数据进行研究,认为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之下,银行贷款只有在六个月后才会有所反应,并且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都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整。Gertler(2)运用一些宏观经济变量,结合联邦基金率指标,建立模型进行向量自回归,但最终也只能证明信贷渠道尚处于一个黑箱中,对其进行研究的结果仅能用于解决一些教科书上的空白问题。有关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规模经济效率、范围经济效率、X-效率等多个方面(Berger and Humphrey,1997;徐传谌和齐树天,2007)。Gunay et al.(2)纳入不良贷款变量,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或技术效率进行测算。贺大兴和姚洋(2)运用向量自回归、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我国1992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二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的实证分析。 (二)信贷渠道有效研究 然而,更多的学者承认了信贷渠道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 三、模型构建 (一)模型建立 结合我国国情加以调整与拓展,选取银行贷款与上年相比的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前一年贷款规模年增长率、银行自身因素构成的个体异质性效应、货币政策利率年增长率、两者交叉项及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解释变量,建立Panel Data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固定影响的因素,各变量下标表示第家商业银行,样本中共有23家银行;下标表示年份,样本研究期间为7年。 (二)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择各家银行每年发放贷款规模与前一年相比的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借以还原银行贷款供给的变动情况。 2. 解释变量 鉴于指标的可量化性与可得性,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动态面板数据。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标准误 值 RWA 0.5869 0.0782 0.4275 0.9545 R 0.0581 0.0068 0.0531 0.0747 M 0.1885 0.0369 0.147 0.277 CAP 0.0960 0.0312 -0.0147 0.1527 ROE 0.1433** 0.2467 -1.94 0. LNA 9.4958 1.1264 7.5676 0.8100 NONIN 0.1130 0.0605 0.0269 0.3158 注:括号里的数字为标准误差;***、**、*1%、5%、10%的。 资料来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图1提供的则是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 [1]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30(9):52-65. [2]冯西桥,齐树天.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3]胡平.论企业文化[N].杭州日报,2003-02-25(12). [4]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