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气象,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气象以及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从事的许多活动,都要受到天气的影响。古往今来,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统计数据表明,全球70%以上的自然灾害都与气象(气候)、水文直接相连。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就拿我国来说,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给我国东南地区部分省市带来了巨大损失。福建、浙江、江西3省共有1018.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2.6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9.2亿元。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对媒体表示,2006年1-7月,因各种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随之加强。大家普遍认为经济越发达,气象灾害引发的损失就越大。因此,如何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提前做好预防,减少或避免灾害的发生是气象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气象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例如台风,在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雨水,缓解或消除了某些地方的旱情。对气候变化来说,我们不仅要“避害”,还要学会“趋利”。一方面,我们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损失;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气象信息,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合理的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经济活动实际上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学界流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显示,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很多行业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农业、城建、运输等部门,如果他们事先知道天气走势,在生产、采购、销售计划中考虑到气象因素,趋利避害,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可以变成在竞争中的优势。这些由气象信息产生的经济效益我们称之为“气象经济”。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气象预报发展经济以及进行防灾抗灾所取得的效益;二是用户利用气象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效益;三是一些媒体或服务商在传播气象信息过程中获得的效益。可见,气象经济是一个内涵丰富而深邃的概念,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商业气象服务在国外已经相当发达,我国从1985年开始也有了专业有偿服务。气象服务最初只为农业、建筑、仓储等几个行业提供,现在已经拓展到工矿、交通运输、旅游、环保、供电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为他们提供从一年天气趋势展望到6小时内短时预报,以及汛期、暖冬等年度气候的预测等各种服务,并根据每个顾客的需求“量身定制”,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超过了亿元。2004年9月,在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之下,“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气象经济的专业委员会。 中国入世以后,世界各国的气象服务公司争相进入中国,国内的气象服务部门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航空导航气象服务。 但从总体来说,我国气象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愿意有偿使用气象服务的单位不多,气象的有偿服务收入很少,很难满足气象台的日常运行费用,只能算是“成本补偿”。据统计,许多中西部省区一年气象专项服务的收入还不到300万元。上海气象经济虽然较好,年产值突破1亿元,但增长不快,客户的进出变动达到10%左右。目前国内的专业气象服务收费在气象台整个成本开支中占不到1/3,剩余部分还是靠国家拨款。 我国气象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气象部门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采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主要提供的是公益性质的免费气象服务,没有认清自身参与市场的主体地位,缺乏市场观念,所以很少主动地争取市场份额。 2、观念上的原因。首先,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仍习惯从公共气象信息平台上获取免费的气象预报,对专业气象服务要收费,不能接受。气象信息在我国更多是作为一种公益性资源,一旦将这种公共产品投入市场,而且是作为一种商品投入市场中去,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其次,很多人知道气象信息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总认为凭自身的经验或者公共的气象信息就可以了。再次,不少人认为,气象信息是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能否利用这些气象信息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均难以量化评估,因而始终不能引起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将天气造成的损失,看作是必须付出的一部分成本。由此造成气象产品需求量有限,一时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3、技术上的原因。有偿气象服务的内容和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及要求不太一样。首先,企业更需要比较长期的气候分析,而气象部门对长期气象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