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地区如何创建两型社会
民族地区如何创建两型社会【摘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却资源相对丰富等原因,面临几乎把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源开发上的两难困境。文章针对民族地区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创建两型社会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两型社会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一、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要经历上百年的路程,但为此生态和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加剧,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我国经济面临着城市化加快、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并由重化工产业主导、就业压力巨大、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显出来。到2020年,只有实现以GDP衡量的单位经济产出污染排放总量降低到2000年水平的1/4以下,生态环境的产出效率提高到2000年水平的4倍以上,才能保证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资源和环境问题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以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式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民族地区面临相机抉择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历史原因多处于内陆边远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状况恶劣、资金数量匮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不足、技术知识落后等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严重滞后,例如东部地区已经走完了全面小康进程的1/3,而西部民族地区尚为负值,距2000年总体小康的目标还差1/10路程。
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结果致使目前民族地区几乎把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资源开发上,自己有资源的项目就做,没有资源的事情就不敢做。于是有山就采石,有煤就挖窑,有水就发电,有矿就建炉。资源开发以外的事情,则难越雷池一步。例如位于武陵山脉东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发现矿产62种,其中锰矿总储量达3106万吨,居全国第二。但湘西州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资金匮乏,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有些地方急于脱贫,弃贫矿、采富矿,滥施开采,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和综合利用程度都很低。导致开发过程中的大量浪费,使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资源收益持续递减,经济效益低下,甚至有些资源开发已过早地进入枯竭期,资源供给弹性系数趋向于零,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中资源要素的有力支持,资源系统形成了非良性循环模式。
一些民族地区的领导感到他们似乎面临着相机抉择。要想加快经济发展使当地老百姓能尽快脱贫至富很难做到不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经济、交通、技术、教育等都落后的地区如何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成为我们的研究主题。
三、民族地区创建两型社会的战略发展思路
从观念上看,目前全世界尤其是先进的发达国家,都纷纷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了新型的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民族地区也应该抛弃以往落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积极转变到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模式中来,这才是一条根本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发展之路。
民族地区在创建两型社会时应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既要跳出民族地区看民族地区,又要坐在民族地区看民族地区,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经济、交通、技术、教育等都比较落后,且资金匮乏,但这些地区最主要的优势是资源优势,在资源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因此,民族地区创建两型社会的战略发展思路应是立足于资源优势,发挥政策优势,培育区位优势,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为主,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力争创造一个经济发达、山川秀美的绿色新时代。
四、民族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新高考2022级高三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水利监理质量控制体系.doc
- [五年级英语下册.doc VIP
- 《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机场航站楼装修工程》投标技术标文件.doc
- GB_T 15114-2023 铝合金压铸件.docx
- 2021年第四期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初级实操题(三).pdf VIP
- 【最全】usedtodo,beusedtodoing用法辨析及练习(带答案).pdf VIP
- 财务报表审计模拟实训第六版刘雪清答案.pdf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 含答案).docx VIP
- 招投标法律法规学习培训PPT.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