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形成产业结构分析
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形成产业结构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中日两国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也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我国构建的国际生产网络,不但降低了企业成本,扩大了企业规模,而且还推动了两国之间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一、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发展历程
日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发展历程有3个高峰期。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升值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为日本企业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这是日企对我国投资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政策的影响,日资投入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到了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我国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带动了日企对我国投资的第二个高峰期。1997、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企对我国的投资再度陷入低迷期,直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之后,迎来了日企对我国投资的第三个高峰期。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7年末,日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的法人企业已达39688个,项目投资总额615.6亿美元,相当于同期我国引入外资总额的8.4%。其中日资企业投资总额的75%以上是制造业,并且9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区域。
二、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形成的产业结构
中日贸易体系结构是由日本企业对我国投资企业的类型决定的。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前两个高峰期,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玩具和运动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第三个投资高峰期,仅以2007年为例,投资的产业不仅包括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增加了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普通机械等具有日本代表性的产业,投资产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以下图表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企业2007年对我国的投资金额,按企业种类划分。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普通机械、精密设备等机械类占到了70%左右,在此基础上加上化学、金属类合计超过80%。其中机械类远远超过了纺织业。在这里不难看出,以机械类为中心的中日贸易体系结构还是比较贴切的。在这个结构中有两点特别突出。其一是“垂直特化”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日本向我国输出高级中间材(零部件、材料、集成电路元件)和资本,而我国利用这些进口材料,加上自身的廉价劳动力和中级技术进行加工,生产最终产品(包括数码家电在内的消费品),然后向日本等先进国家输出。日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只是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仍然受日本企业的主导。其二是“规模经济”的产业结构。国内外采用统一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实行大型化、专业化的大批量生产,从而实现了产品的“三化”(标准化、专业化、通用化),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三、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产业特点
从日本本国产业情况分析。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便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与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同样,当发展中国家在该一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国家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相应的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日本经济学界被称为“雁行模式”。即指某一产业在不同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先后兴盛衰退的过程,就象大雁飞行一样,呈现出一定的秩序。从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三个高峰期看,一是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向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重工产业发展:二是由成熟转型企业向高科技研发企业发展:三是由产品的出口向出口内销双向发展。这说明我国的产业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增强。
四、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贸易特征
日本企业在我国投资的贸易特征是由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决定的。日本企业目前对我国的投资重点是机械类。所以本文以机械产业为例,来分析中日贸易体系的结构特征。日本企业对我国机械行业的投资,简单地说就是日本在我国开办的日资企业,把在中国国内不能够进行筹措的加工机械、材料、零部件从日本输入,然后在中国国内进行零部件的组装、加工,或者销售。其制品不仅流通于国内,同时也向日本及其它地区出口。其形态主要是“产业内国际贸易”。也就是同一个跨国日资企业,在不同的生产基地之间进行原料、部件、加工品、技术等资本的交换买卖活动。根据2009年统计表明,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交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5%。世界银行的白皮书报告,日本企业在亚洲的生产基地的产品一半以上用于输出,其中对日输出47%,对亚洲其它国家输出占34%。另一方面,日本的跨国公司在亚洲的子公司,其输入95%以上来自亚洲(日本输入64%、其它亚洲国家输入31%)。而且日本跨国公司总部74%的输出是以亚洲子公司为目的地。其中输入的56%由亚洲子公司提供。这些数据表明,日本的国际贸易中有相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提高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措施.doc
- 揭煤前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探究探析.doc
- 提高黄瓜耐低温性栽培措施探究进展.doc
- 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思考.doc
- 提高蒸汽流量计量准确性思考.doc
- 提高通关效率 助力节约型社会.doc
- 揭秘天宇朗通去山寨化之路.doc
- 搞好信访工作 构建及谐社会.doc
- 搭建场县共建舞台唱好区域合作大戏.doc
- 搭车直营店 加盟生意顺风火.doc
- 澜起科技(68800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锦江在线(600650)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经纬恒润(688326)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康冠科技(00130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乐鑫科技(68801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康德莱(603987)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京新药业(002020)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建新股份(300107)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健盛集团(60355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江苏神通(002438)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