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染色体重组导入外源基因卢宝荣 - 遗传.PDF

通过染色体重组导入外源基因卢宝荣 - 遗传.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染色体重组导入外源基因卢宝荣 - 遗传

.jftftiHEREDITA愁Beijing,)3‘(2);42-441991 绘 通过染色体重组导人外源基因 述 卢 宝 荣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都江堰市,611830) 由于栽培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基因流蚀和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外源基因导入,相当于普通杂 近代遗传学、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的积累以及栽培植 交育种,只要能够保证种间杂交的成功及其杂种后代 物与其野生近缘种进化关系的澄清,育种学家把作物 的正常生长发育,便可望产生遗传重组。但在某些情 改良的突破寄希望于野生基因库的开发和利用。 同 况下,如果野生近缘种难于直接与栽培品种亲合,则往 11t,近代生物学技术,如:种、属间杂交、离体胚培养、 往需要进行娇梁杂交,以保证异源交换的产生。 染色体削除、附加、代换等的迅速发展,使对野生基因 库的利用已成为可能。 二()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外源基因导人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它们 除少数近缘种与栽培作物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 与作物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组)或部分同 外,大部分野生种的染色体与作物染色体只是部分或 源的染色体组。因此,通过种间杂种中同源染色体的 节段同源。为了进一步扩大变异源,更有效和广泛地 祝对或在遗传操纵下诱导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均 利用野生基因库,采用不同的遗传操纵方法以获得部 可能成功地获得遗传重组,而最终将外源染色体的有 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重组是非常重要的。 益片段导入栽培作物以达改良作物之目的。由于不同 1.植物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遗传控制 在多倍 近缘种与栽培作物在染色体关系上的差异,故染色体 体植物的进化过程中,由于二倍体化 D(iploidization) 片段重组的操作技术也就不同,本文将分别讨论如下。 作用的存在,各染色体组之间产生分化和隔离,以致最 后不能正常进行联会配对而形成部分同源染色休,或 (一)同源染色体间的外源基因导人 称为部分节段同源染色体,这对于植物自身的遗传稳 当野生近缘种和栽培作物含有同源染色体 组时, 定和正常繁育是非常必要的。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某 在近缘种与作物的杂种F,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双亲 种遗传机制的存在而制约了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iYJI同源染色体将自然发生联会配对,不需特殊的遗传 因而在它们之间很难获得遗传重组。典型的例子是普 操纵手段也能产生遗传物质的交换。用这种方法,已 通小麦 5B染色体上的Ph配对控制基因以及第三同 有不少的育种工作者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人栽培作 源转化群对部分同源染色体的抑制系统2〔,231。这种由 物。Kerber和 Dyck多次将一粒小麦 (Triticummo- 于遗传作用而影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还可以 nococcum,AA)和节节麦 (Aegilopstauschii,DD)中 在其它植物如:燕麦属、大麦属、芸苔属 (Brassica), 杭叶锈和秆锈基 因导人普通小麦 T(.aestivum, 草毒属 (Fragaria),茄属 S(olanum),狐毛 属 (Fe- AABBDDt093,Knott曾报道过将圆锥小麦 (T.turgi- stuca),黑麦草属 L(olium)及多倍体棉花 等 中见 dum,AABB)的两个抗秆锈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的 到。由于这种遗传上的制约,使作物染色体和近缘种 例子 川「。 在油菜育种中也不乏通过种间杂交使作物 的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很难进行遗传物质交换,只有 染色体与外源染色体发生重组而转移有益性状 的例 用遗传的方法打破这种制约,才能诱导部分同源染色 子。Roy通过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将芥菜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