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居家照顾许礼安医师.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宁疗护居家照顾许礼安医师

【活著真好!—104年全國七月安寧月】系列活動 【安寧療護】專題研習五 【悲傷關懷與陪伴】講義 高醫/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共同主辦 許禮安醫師主講 主旨:藉由課程與活動持續推動安寧療護的照顧理念, 結合學術與臨床工作經驗,凝聚安寧療護團隊共識。 時間 104年07月29日(三) 頁次 0900~1020 悲傷的身心反應 2~9 1040~1200 如何幫助喪親失落的人 10~14 1300~1420 悲傷關懷的迷思 15~24 1440~1600 本土化的悲傷關懷 25~31 補充教材 附錄、關於悲傷的種種 32~40 1.開課日期:104年07月29日(三)0900 ~ 1600 2.開課地點:高醫(醫院)第三講堂 3.歡迎電話報名07-2235828。 e-mail:zhangqihua44@ 4.招生對象:。 近二十年來,有關死亡和瀕死的議題漸受健康照顧專業人員重視,連帶的對悲傷(grief)和傷慟(bereavement)的相關問題也是如此。 麻省綜合醫院心理衛生診所有10~15%的病人,在他們的心理症狀之下,其實都有未解決的悲傷反應。臨床經驗使我們相信,許多精神疾病其實是病態悲傷的表相,包括焦慮、憂鬱、歇斯底里,及各種人格違常在內。 許多研究探討悲傷對疾病和死亡率的影響。悲傷不只造成生理疾病,也造成心理疾病,特別是在喪偶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些研究的結果雖各有不同,但都顯示出:在喪偶後一些症狀會增加,如頭痛、顫抖、頭昏、心悸及各種胃腸疾病症狀。至於喪偶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則仍然沒有定論。 一般認為身體衰退的症狀是悲傷的表徵,反映出個人對憂鬱的肢體感覺。此外,失落經由免疫反應的改變對生理功能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受重視。 探討失喪的結果時,一定要注意改裝的悲傷,也叫做複製的疾病(Facsimile illness),亦即生者發展出所愛的人去世前的症狀。 社會工作者雷利說:「我們並不需要一個新的悲傷輔導專業。而是要現有的專業人員:包括神職人員、葬儀人員、家庭治療師、護士、社工人員及醫師,對悲傷這個議題有更多的思考、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多的行動。」 問題:1.悲傷是一種疾病嗎?2.哀悼是必須的嗎? 哀悼的四項任務 哀悼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悲傷的人必須履行以下任務才能完成此一調適失落的必要過程。 一、接受失落的事實:對失落事實的否定可由輕微的扭曲到嚴重的妄想。 常見所謂「木乃伊化」,即保留逝者遺物、用具、及房間擺設等,以備逝者復活之用。此外,以貶抑或漠視逝者價值,及將逝者遺物拋棄等「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來否定失落的意義。還有「選擇性遺忘」,將與逝者有關的事物,甚至逝者形象,完全由記憶中抹去。 有些人藉著否定死亡的不可逆轉性,而阻止自己接受死亡的事實。通靈或牽亡是否定死亡是不可逆轉的另一種策略。其實希望和逝者重聚是種正常情感,特別是失落過後數日或數週,但若是長期懷抱這種希望是不正常的。接受失落的事實需要時間,因為它不僅是一種知性的接受,也是一種情感的接受。 二、體驗悲傷的痛苦:包括生理、情緒、行為上的痛苦。 任何允許生者逃避悲傷或壓抑痛苦的事都反而會延長痛苦。「悲傷常被標示成病態、不健康、打擊士氣,而朋友和悼慰者的舉止言行更常暗示悲悼者最好試著轉移悲傷情緒,以免陷溺太深而無法自拔。」 否定經歷痛苦這項任務的方法就是不去感覺,最明顯的途徑是斷絕感覺及否定痛苦。有時候人們會逃避痛苦的思想,也有些人只想逝者愉悅的一面,或將逝者理想化、避免接觸可能想起逝者的事物以及飲酒或嗑藥。有些人嘗試所謂「地理療法」,到處旅行試圖從情緒中解脫。「這些逃避悲傷的人遲早會崩潰,通常是感到憂鬱。」 三、重新適應逝者不在的環境: 依生者與逝者的關係,及逝者生前扮演的角色,而有不同的意義。對喪夫婦女而言,意味著她得花費一段時間去明白那種沒有丈夫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任何一種喪親情境,我們都很難清楚地界定到底失落的是什麼。」生者往往是在失落發生後,才會清楚了解逝者所曾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許多生者會怨恨必須學習新的生活技巧和擔負以前由伴侶擔任的角色。 死亡會迫使生者調整自我概念、生存價值和人生觀。對於那些透過關係與照顧他人來界定自我認同的喪夫者,失喪不僅意味失去重要他人,亦是自我意識的失落。失喪可能導致嚴重的退化,生者視自己為無助的、不足的、無能的、孩子氣的,或是人格破產。經過死亡而產生的失落可能使一個人的基本生存價值和哲學信念被挑戰,而這些信念往往受到家庭、同儕、教育、宗教以及生活經驗的影響。 生者會有失去人生方向的感覺是很尋常的,他們在失落和伴隨而來的生活變遷中尋求意義,為的是了解其中奧秘且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在死亡發生的很突然且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對許多人而言,並沒有一個清楚的答案。有一位兒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