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之一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
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分子气体的组成及基本物理特征
• 组成:H 、He、各种其他分子以及尘埃
2
• 温度:10K-几百K
• 密度:102-107 cm-3
• 广泛的分布于银道面上
银河系内分子气体的分布
• 主要分布在银盘上
Dame, Hartmann, Thaddeus (2001),ApJ
分子气体的观测研究
•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中
• H2分子没有永久偶极距,转动跃迁为电四
极辐射,跃迁几率小
• H2分子的转动惯量小,跃迁落在中远红
外,在地面上无法观测,而且由于需要的
激发温度很高,一般很难被激发到激发态
• 所以,H2分子的辐射很难直接测量
• 落在毫米波的CO分子的转动跃迁成为研究
分子气体的最有力的工具
光学厚度和辐射转移过程
• A系数为自发跃迁系数,考虑简单的双能级
系统
• 爱因斯坦A系数和B系数的关系
• 吸收系数:
• 将A B系数关系代入:
• 光学厚度的定义:
• 由辐射转移方程, ,光学厚度是没
有量纲的
碰撞激发
• 分子谱线一般都是通过和H 分子碰撞,激
2
发到高能级,然后通过自发跃迁辐射到低
能级
• 还是考虑简单的双能级系统
• LTE时满足:
• 而R =I B ,R =A +I B
lu v lu ul ul v ul
• 所以在non-LTE下:
• 其中T 为碰撞粒子的热运动温度
K
碰撞激发和临界密度
•
• 考虑没有入射光,而且光薄情形,这时的
辐射强度
• 而此时
• 所以
• 其中N为这种发射粒子的柱密度
碰撞激发和临界密度(续)
• 在一定的温度下,碰撞系数C 正比于主要
ul
的碰撞粒子的体密度n(对于分子气体而言,
就是H2 的体密度),Aul=Cul 时的体密度,定
义为临界密度ncrit ,它依赖于温度
• 现在回头来看
• 可以写成
• 随着n的增加,流量在增加
• 柱密度一定时,对于nncrit, 流量正比于n
• n ncrit ,变成常数
射电分子谱线
• 实际上的分子谱线能级远远比双能级系统
复杂,但是前面提到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是
一致的,部分关系式也是适用的
• 线性分子的转动谱跃迁很多落在从厘米波
到毫米波及更短的波长范围内
• 主要包括CO及其同位素、HCN、CS、
CN、HCO+ 、HC N(n=3,5,7,9)、HNC等
n
• 还有一些分子的非转动跃迁的辐射,比如
NH 、H CO、H O、CH OH
3 2 2 3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跃迁
• 转动能:
I是转动惯量,J是角动量
• 转动惯量:
R 是2个原子之间的距离,m 是约化质量
e r
• 薛定谔方程的解:
其中J为转动量子数,
• 非刚性原子
实际原子都是这种,但第二项一般要小很多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能级和跃迁几率
• 选择定则: (因为光子的角动量为1)
• 频率: (J+1 →J)
• 偶极跃迁,跃迁几率:
• 对于J+1 →J 的跃迁,其中
• 所以:
• 对同一个分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