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讲读史记的创作宗旨和体制
《史记讲读》——《史记》的创作宗旨和体制 制作讲授:张学成 一、司马迁的创作宗旨 1、究天人之际: “究天人之际”,际,《说文解字》:“际,壁会也。”段玉裁注为:“两墙相合之缝也。”后引申为分界、边际;交会、会合等义。“究天人之际”,也就是要探求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会合点,使之相沟通;即探究天与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在时代氛围的笼罩下,司马迁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受天命论的影响。(《绛侯周勃世家》、《吴王濞列传》) 从整体上看,他能从叙述史实出发,客观地反映人物的生平活动,基本上摆脱天道、天命思想的影响。(《伯夷列传》) 司马迁的老师董仲舒对此的看法: 相信天人感应,人神交通,在二者关系上,上天处于绝对的主宰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司马迁的天人观: 司马迁不可能完全抛弃天人感应说,但是他却从人物传记的缜密分析中表现出了大胆的怀疑。 他强调天人相分,认为天道与人事是并不相感应的。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也不一定会有恶报。 他在《伯夷列传》中对现实社会这种好人遭殃、坏人享福的不公平世道提出了愤怒的责问。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原因探析: 司马迁对天道如此激愤、怀疑,不仅仅是因伯夷叔齐之遭遇而生发,更重要的还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内心之块垒,其实正是自己的遭遇使然。 在踏入政坛之初,司马迁认为自己应该做个奉公守法的、鞠躬尽瘁、竭尽忠诚的合格的臣子的,“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可是,就是因为他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竟然遭受腐刑,蒙莫大耻辱。这种遭遇加深了他对天道的怀疑,因此就有了以上的感慨。 司马迁在写到人的活动时,更重视人的作用,刻意写出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十世家,是要写出“辅拂股肱之臣”的“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七十列传,是要写出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们的活动。这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第一次把人的活动放到如此重要的历史位置上来看待。 他还把人的活动、人才的境遇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君子用而小人退”,这是“国之将兴”的征兆;而“贤人隐,乱臣贵”则是“国之将亡”的迹象。进而指出:“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哉!”(《楚元王世家》后论)他还寓意很深地指出:要使国家强盛太平,“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匈奴列传》后论)两次重复告诉人们人才尤其是高级职位的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当然有时也相信这种感应说: 比如在《六国年表》中也有这种天道观的反应,“盖若天所助焉”。 分为两种情况:一天象吉,人事也吉;二天象凶,人事也凶。本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天人感应”的存在,当然,应该说是天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比如地震、山洪、干旱对人的影响;反之,人的过度活动往往要招致自然界的报复,这报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天人感应的一种表现。 总体而言: 在具有感应关系的情况下,司马迁认为天道是公正的、公平的,天命是可信的;而在非感应关系的情况下,则认为天道是不公正的、不公平的,天命是不可信的。这两者在《史记》中同时并存着,因而可以说司马迁的内心世界是天命论与反天命论的矛盾统一。 2、通古今之变: “通”,通俗地说有“打通,搞明白”的意思。“通古今之变”意思是研究古今历史发展变化和历史人物命运转折的内在规律,这一句简单的话包含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丰富内容。 首先,表达了对历史发展变化的看法: 1、五帝、三代因历史太久远,无法“论次其年月”。 2、《三代世表》至《十二诸侯年表》,年代是“自共和迄孔子”,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 3、《六国年表》,起周元王(前475),迄秦二世(前207),当时历史特点是“陪臣执政”,“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纵横短长之说起”。 4、《秦楚之际月表》前209,至前202,首尾八年。对这段历史,司马迁作了这样的总结:“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5、四表不仅首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