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改电 最后的 宣南士乡 杭州清河坊景区之“恶搞” 6、中国城市的复兴 认识中国的国情 如果采用像浦西那样紧凑的平面布署,陆家嘴这处最具全球商业价值的地段,就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的供应量。可如今,那里呈现的是松散的城市结构。 ?中国的国土以山区为多,适宜城镇发展的国土面积仅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2%,其中的耕地又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0%,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在如此局促的空间里,聚居着人类1/5的人口。 中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很低,近年来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2009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2%,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 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而最能提供就业机会的第三产业所占经济比重长期徘徊在40%左右,远远低于60%多的世界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必须节约土地,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紧凑型城市,建设高密度、人性化的城市路网,为第三产业提供最多的空间。 上海的转身:拆除“亚洲第一弯” 建设郊区的理论: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 neighborhood-unit 美国人佩里(Clarence A. Perry,1872-1944)1929年提出“邻里单位”的概念——为使小学生不穿越车辆飞驰的街道,街坊的大小以小学校服务的半径来确定,街坊内的道路限制外部车辆穿行。 把郊区路网铺入城市 1942年,英国人屈普(Alker Tripp,1883-1954)提出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级设置的理论。 乌托邦城市 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美国式大院gated community 美国的都市蔓延 汽车主宰了二战之后西方的城市化浪潮。在美国西海岸,一个个超大规模的汽车城市被制造出来——洛杉矶都会区,近100个城市在约1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以超低密度蔓延 汽车像人那样居住 波士顿大开挖the big dig 1991年开始,用了15年时间,耗资146亿美元,把1959年在滨海地区建成的13公里长的高架中央干道彻底拆除,将过境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恢复地面步行系统。 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它的过去合乎逻辑的延伸。 ——波士顿市长托马斯·梅尼诺 公交+步行:路权的重新分配 大院,计划经济时代大院/计划经济时代(1949-1978) 大院,市场经济时代,1978至今大院/市场经济时代(1978年至今) 世界最大购物中心The largest shopping mall 世界最大超级购物中心:北京金源燕莎 拉斯维加斯风格 北京朝内大街 在城市里面建郊区 美国规划师对浦东新区的批评 浦东怎么成了我们在美国犯下的所有规划错误的实实在在的样板,而它与一个具有城市价值和人性活力的场所几乎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在浦东,没有任何是为了人的,除非他们有车。 每一个项目都孤立于周边的环境。这些开发项目,无论是商业的还是居住的,都得车进车出。没有街道生活,没有人性化的宜人设施,没有公共空间或任何激发人文精神的东西。 陆家嘴本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24小时不间歇的商业区,配有地下停车场,并与换乘公交一体化。然而,我们看到的非但不是一个由居住区、零售中心和游客服务设施构成的混合地带,而是孤立的办公塔楼、不知会把人引向何方的大而不当的人行道,和主宰一切的机动车,结果更像是德克萨斯的郊区而不是上海。 倾情于国外的映像,如香榭丽舍,并创造出一种把过多的责任交给开发商的开发流程,陆家嘴成为了一个低效率、非人性的城市设计典型。 在没有人走动的地方,人行道宽大无比,而当你终于到了电视塔和购物中心,需要宽阔的人行道的时候,它们却消失在了交通的海洋里。 陆家嘴这种糟糕的模式不但对整个浦东,甚至对中国的其他城市都造成了影响。 上海曾有机会从全世界城市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来创造陆家嘴和浦东,可他们没有做到。 小区+大马路 1993年和1994年相继由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下称《居住区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下称《道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道路规范》开宗明义地写道:“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按道路等级规定了相应的宽度;它要求快速路和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在快速路两侧的支路需要联接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居住区规范》把住宅小区搬进了城市,一下子撑大了城市的街坊,这也是在为汽车着想,因为街坊越大,红绿灯就越少。 扩大街坊和道路分等级,是上世纪上半叶西方人士为适应汽车发展而提出的规划学说,它在实践中瓦解了老城市宜于步行的高密度路网,《道路规范》和《居住区规范》是对这一学说的继续。 街道的体制性消失 物权体系受到冲击 大面积危房 城市自然生长瓦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