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水实验中学奥数课程讲义doc
§12递推数列
1、概念:①、递归式:一个数列中的第项与它前面若干项,,…,()的关系式称为递归式。 ②、递归数列:由递归式和初始值确定的数列成为递归数列。
2、常用方法:累加法,迭代法,代换法,代入法等。
3、思想策略:构造新数列的思想。
4、常见类型:
类型Ⅰ:(一阶递归)
其特例为:(1) (2)
(3)
解题方法: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类似于“等比数列”的新数列。
类型Ⅱ:(二阶递归)
解题方法:利用特征方程,求其根、,构造,代入初始值求得。
类型Ⅲ:其中函数为基本初等函数复合而成。
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通过构造新数列可转化为前两种类型。
例题讲解
满足以下递归关系,求通项。
2.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
3.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
4.已知数列满足,求通项。
5.由自然数组成的数列,满足,,求。
6.已知数列满足,(),求。
7.已知,且,方程有唯一解,设(),求。
8.已知数列中,,,求。
9.设正数列满足,证明(,,,…)
课后练习满足以下递归关系,求。
(1),()
(2),()
(3),()
(4),()
(5),(为前项和)
(6),()
(7)
2.已知数列和中,,,且,,求和。
3.已知,(,1,2,3,4,…),证明()。
4.已知数列满足:,证明是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
§13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
(1)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第二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
(1)跳跃数学归纳法
①当时,成立,
②假设时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2)反向数学归纳法
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对无限多个正整数成立;
②假设时,命题成立,则当时命题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
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
(1)起点前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正整数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时容易,因此用验证成立代替验证,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
(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向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
(3)加大跨度:有些命题为了减少归纳中的困难,适当可以改变跨度,但注意起点也应相应增多.
(4)选择合适的假设方式:归纳假设为一定要拘泥于“假设时命题成立”不可,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中的某一形式,灵活选择使用.
(5)变换命题:有些命题在用数学归纳证明时,需要引进一个辅助命题帮助证明,或者需要改变命题即将命题一般化或加强命题才能满足归纳的需要,才能顺利进行证明.
5.归纳、猜想和证明
在数学中经常通过特例或根据一部分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不严格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其正确与否,必须进一步检验或证明,经常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是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极好的方法.
例题讲解
.()
2.已知对任意,,且,求证:.
3.不是6的倍数,则不是7的倍数.
4.都是正数,证明.
5.的定义域为,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数均有.求证:对于任意,均有
.
6.都有
.
7.()都有.
8.9.,,,求证:对一切均有
10.,,求证:对一切,都是整数.
11.,是否存在关于正整数的函数使等式对于的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12.满足,,,且.证明:任意正整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
课后练习
时,能被31整除.
2.设不小于6的自然数,证明:可以将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个较小的正三角形.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设为自然数,求证:.
5.对于自然数(),求证:.
6.已知,,求证:对于一切,是整数.
7.设有个球分成了许多堆,我们可以任意选甲、乙两堆来按照以下规则挪动:若甲戴盆望天的球数不小于乙堆的球数,则从甲堆拿个球放堆乙堆,这样算是挪动一次.证明:可以经过有限次挪动把所有的球合并成一堆.
8.已知数列满足:,,(),试证:.
§14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证明的困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而成为竞赛和高考的热门题型.
证明不等式就是对不等式的左右两边或条件与结论进行代数变形和化归,而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精品.ppt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纯方案,117页) .pdf VIP
- 2024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科技类(本)1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标准图集-15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pdf VIP
- 戚墅堰区幼儿园膳食营养调查分析.doc VIP
- 骨科三基三严考试题.docx VIP
- SY∕T 6662.8-2016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非金属复合管 第8部分:陶瓷内衬管及管件.pdf
- 桥面挡砟墙施工方案.pdf VIP
- 复方鼻炎膏说明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