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doc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练习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3一2一1所示的9个省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3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天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一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图3—2—2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4~7题。
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7.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图3—2—3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8~9题。
8.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9.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有关部门对1973年至2005年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读图3—2—4,完成10~12题。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出现了河流下游断流加剧现象,最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1.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 )。
①以粮为纲,大力垦荒 ②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③增加人口,加快发展 ④引水灌溉,挖掘土地潜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为了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推广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图3—2—5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15题。
13.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地震
14.最可能直接导致大峡谷生态破坏的常见原因是( )。
A.人类开发 B.气候变暖 C.季风强弱 D.构造运动
15.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
A.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
图3—2—6是亚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表彰大会教师代表演讲稿.pptx VIP
-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设计教学盛群力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VIP
- 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实施计划方案.docx VIP
-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中俄学 .pdf VIP
-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PDF VIP
-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管理办法.docx
- 3.4热力学第二定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中职 《药用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劳保版·2023)同步课件:3.4醚.pptx VIP
- 2015三峡大学(修改版)水电站课程设计计算书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