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论泰山、上古神山与生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論泰山、上古神山與生死
劉禹鍚〈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以為山因有仙而名。蓋嘗考因
山名而有仙、或因有仙而山名,即若究先有蛋抑或先有雞。然名山藏仙之說不鮮
見。《說文》仙字曰仚:「仚,人在山上貌,从人从山。」又《釋名‧釋長幼》:「老
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又子瞻〈前赤壁賦〉云:「飄飄乎如遺世
獨立,羽化而登仙。 」余觀此三條,可知上古「仙」、「人」、「山」、「壽」相提而
論。人因壽而入山,果為仙,其入山之舉曰「登」。
余謂山仙之說,乃上古之人托生死於高山耳。錢賓四先生謂人生而知性,第
一要緊當是死去問題。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亦云因有死
亡,方證自身之真實存在。先知死而後知生,猶嬰孩先識哭而後識笑。先民見山,
崇其「峻極於天」,以為山即天也。按《周易‧大畜‧系辭》有「天在山中」條,
後顧炎武《日知錄》引:「張湛注《列子》曰: 『自地以上皆天也。』故曰『天在
1
山中』。」 古者既以山為天,故山有群神聚焉。《史記‧封禪書》曰:「或曰: 『自
2
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 是也。古者亦以
為山即與鬼神溝通之地。《禮記‧禮運》:「 山川所以儐鬼神也。」儐者接也。按
《楚辭‧大司命》:「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
3
岡。 」 《楚辭‧九歌》為頌神之音,有司命之神,又分大少,大司命掌生死,
少司命理生育。戰國時視山為儐大司命處,辭中所謂「御陰陽」者,即其治生死
4 5
之能也。袁珂亦謂山與樹乃通天之徑, 《山海經》載登葆山有群巫上下於山,
靈山十巫上下采藥即是;6 《搜神記》亦多有扣樹而登仙境之事,若胡母班,亦
能見泰山治鬼之信仰。7 另按泰勒「萬物有靈論」,其信條有二,一曰信所有生
1 轉引自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年)上卷,頁 326 。
2 見[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 (北京:中華
書局,1982 年) 卷 28 ,頁1359 。
3 見[先秦]屈原撰:《楚辭》 (山西:山西古籍出版,2006 年) 頁 46 。
4 見袁珂:《中國神話傳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1998 年) ,上卷,第4 章,頁 88 。內云:「天
梯有兩種,一種是山,一種是樹,都是不假人力,自然生長的東西。古代人們的頭腦比較簡單
樸實,沒想像神人或仙人之所以能夠『上下於天』,並不是什麼『騰雲駕霧』,而都是這麼足踏
實地,緣著山或樹一步一步爬上去或爬下來的。」
5 見《山海經‧海外西經》:「巫咸國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江蘇:廣陵古籍,2003
年)下卷,頁 107 。引袁珂注云:「舊注『採藥往來』並不是很對的。《山海經》和《淮南子》
裡凡言『上下』,都有『上下於天』的意思。……所以這裡的『上下』實有『上下於天』做『下
宣神旨,上達民情』的工作的意思,而『採藥』往來不過是其附帶工作罷了。」( 《中國神話
傳說》上卷,頁 93)故見此條亦明矣,群巫「上下於天」的媒介,即登葆山。
6 《山海娙‧大荒西經》:「有靈山,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下卷,頁 141) 「升降」即「上
下」也。
7 轉引自呂宗力、欒無群編:《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年)上卷,頁 323 :《搜
神記‧卷四‧胡母班》:「……班惶懼,乃復謁泰山,扣樹求見(泰山府君) 。昔騶遂迎之而見。……」
- 169 -
物之靈魂於其肉體死後皆能續存,二曰信各神靈可升格,以成強大諸神之列。泰
勒之論,極合我國道家要旨。8 聞一多考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