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用地分类与用地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用地分类与用地标准

课题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突破方法 案例法;分析法;讨论 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 作业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心城区规划 第六节 城市用地构成与用地分类 一、城市用地构成 简单来说就是指城市的不同构成形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行政管辖区划层面,如小城市用地构成包括市区和郊区两部,大城市往往分为中心市区、近郊区、远郊区(或郊县)、远郊新城或卫星城等部分。 二是城市用地的不同功能用途组合情况,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仓储区、开发区等。 二、城市用地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以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现在,小类的划分已不够用,又有了细分类。 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分区规划阶段,中类为主,小类为辅; 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 城市10大类用地的名称及其代号: 城市活动的基本空间: 居住用地 (R)residential land 公共设施用地(C)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 工业用地(M)manufacturing land 仓储用地(W)warehouse land 特殊用地(D)specially designated land 技术支撑空间: 对外交通用地(T)transportation land 道路广场用地(S)street and square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municipal utilities 环境因素: 绿地(G)green space 水域和其它用地(E)water area and others 大类 中类 居住用地R 一类居住用地R1 ;二类居住用地R2;三类居住用地R3;四类居住用地R4; 公共设施用地C 行政办公用地C1;商业金融业用地C2;文化娱乐用地C3;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文物古迹用地C7;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9 工业用地M 一类工业用地M1;二类工业用地M2;三类工业用地M3 仓储用地W 普通仓储用地W1;危险品仓储用地W2;堆场用地W3 对外交通用地T 铁路用地T1;公路用地T2;管道运输用地T3;港口用地T4;机场用地T5 道路广场用地S 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供应设施用地U1;交通设施用地U2;邮电设施用地U3;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殡葬设施用地U6;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9 绿地G 公共绿地G1;生产防护绿地G2 特殊用地D 军事用地D1;外事用地D2;保安用地D3 水域和其他用地E 水域E1;耕地E2;园地E3;林地E4;牧草地E5;村镇建设用地E6;弃置地E7;露天矿用地E8 注意:镇的用地分类与城市用地分类的不同 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 第七章 中心城区规划 第七节 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与建设用地平衡 一、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我们已经讲过城市用地分类,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指那几类用地?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衡量城市用地合理性、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数据。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可以分解成: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项指标。 1.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我国城市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分为四级: Ⅰ级为60.1~75.0m2/人;Ⅱ级为75.1~90.0m2/人; Ⅲ级为90.1~105.0m2/人;Ⅳ级为105.1~120.0m2/人。 ——建议新建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在Ⅲ级内考虑,当用地偏紧时可在Ⅱ级内考虑;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按下表的规定确定。所采用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数值。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 用地水平(m2/人)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允许调整 幅度(m2/人)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 ≤60.0 Ⅰ 60.1~75.0 +0.1~+25.0 60.1~75.0 Ⅰ 60.1~75.0 >0 Ⅱ 75.1~90.0 +0.1~+2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