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污染性分布 - 水土保持学系.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耐污染性分布 - 水土保持学系

魚類調查 魚群結構分類 結果與討論 結論 生物整合指數 相關性與適用性評估 前言 前人文獻 水文調查 水質調查 引用李明儒2004蔡志偉2009 水溫、pH值、 電導度、溶氧及濁度 底質、流速、 河寬、流量及水深 耐污性、環境型態、體長 * * 應用魚類結構評估頭汴坑溪環境品質之研究 時間 99年 工作內容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魚類調查資料整理彙整 文獻蒐集整理 資料分析 分析結果探討 結論 論文編寫 口試 * * 壹、緒論 貳、文獻回顧 參、材料與方法 肆、預期進度與成果 * 颱風豪雨改變溪流生態環境及魚群結構 生態環境保護日益重視 生態指標應用與探討 生物結構與環境因子之相關性探討 * 了解頭汴坑溪集水區生態棲地特性 探討魚群結構與環境品質之關係 簡化棲地環境評估方法 提供水土保持領域生態維護方面之建議或是參考 * * 什麼是淡水魚?只要一種魚類的生活史過程中,會與淡水環境接觸,或者雖是海水魚類亦能進入純淡水育生活的魚類,牠們就算是淡水魚的一種。淡水魚依照生活史過程可區分成「初級性淡水魚」及「周緣性淡水魚」兩類。初級淡水魚是完全生活在純淡水水域的魚類;周緣性淡水魚屬洄游性魚類,牠們生活史過程多少要與海水接觸,否則無法順利成長,這些魚類大多棲息在沿海溪溝或是河溝中(林春吉,2007)。 全世界的魚類約有20,000 種以上,而台灣的河川魚類則約224種,其中約八十種左右,是只能在純粹淡水的河川、湖泊、埤塘中生活繁衍的初級淡水魚類(陳義雄、方力行,1999) 王漢泉(2002)台灣河川淡水魚類經過長期調查分析所建立之指標系統可分為五個水質等級指標,分別為 未受污染指標魚種(鯝魚) 輕度污染指標魚種(石、台灣櫻口鰍) 普通污染指標魚種(平頷鱲、 粗首鱲) 中度污染指標魚種(烏魚、花身雞魚、環球海鰶、鯉魚、鯽魚) 嚴重污染指標魚種(大眼海鰱、吳郭魚、泰國鱧魚、大鱗鯔、琵琶鼠)約15種, 耐污染性分布 鯝魚 * 棲息環境型態分布 汪靜明(1990),歸納分析河川流水型態,基本區分為:嗜流型魚種、嗜淺瀨型魚種、嗜深流型魚種、嗜深潭型魚種、嗜岸邊緩流型魚種等五大類型。 汪靜明等(2000)在濁水溪流域上游栗栖溪,藉由電魚法在各魚類棲地利用水域型態(淺流、淺瀨、深流、深潭、岸邊緩流)分類發現,台灣纓口鰍、台灣爬岩鰍與川鰕虎於淺瀨、淺流被捕獲之單位努力魚獲量(Catch Per Unit Effort,簡稱CPUE)最多,屬於典型的嗜急流魚種;粗首鱲、台灣石、鯝魚、羅漢魚、台灣鮠由CPUE 可知,屬於嗜急流與嗜深潭魚種;而各魚種之幼魚則屬於嗜岸邊緩流魚種。 粗首鱲 * 台灣淡水魚類水平分布 (陳義雄等,1999)依台灣魚類受本身種源分布、擴散方式、遷徙能力及外在環境等因子的影響下,區分出五個主要的動物地理區?? 北台灣區:包括台灣北部雪山山脈以北的水系,由北端大屯山向西達苗栗的大安溪流域,向東達宜蘭中南部的武荖坑溪流域; 北台灣區代表性魚種有:魚密、圓吻鯝、台灣細鯿、大眼華鯿、粗頜鱲、平頜鱲,海源性魚類有台灣吻虎一種。 中台灣區:中央山脈以西,界於雪山山脈以南至玉山山脈以北的水系,包括大甲溪、大肚溪及濁水溪; 中台灣區代表性魚種:台灣副細鯽、陳氏鰍鮀、短臀鮠、台灣鮰,海源性魚類僅有台灣櫻花鉤吻鮭。 南台灣區:中央山脈以西、玉山山脈以西及以南,包括嘉義朴子溪以南、延伸至屏東林邊溪流域; 南台灣區代表性魚種:翹嘴紅鮊、中間鰍鮀、大鱗細鯿,其中南台吻虎、斑帶吻虎為海源性魚類。 * 東台灣區:雪山山脈以東、蘇澳(不含)以南至所有中央山脈向東注入太平洋的河川溪流,北起宜蘭的東澳溪,南至屏東的港口溪; 東台灣區代表性魚種:台東間爬岩鰍、細斑吻虎、大吻虎、蘭嶼吻虎。 恆春半島西區:屏東枋寮以南,向西流入台灣海峽的各短小溪流,包括楓港溪、四重溪及保力溪等; 代表性魚種:恆春吻虎。 台灣淡水魚類垂直分布 各種魚種類對環境因子的耐受度不同,伴隨各集水區內自上游至下游水域環境及其多樣程度,如水溫、流速、溶氧、底質等因子的改變,淡水魚類群聚的組成也有所差異。以本省原生魚種為例,可約略分為五種(曾晴賢,1997): 鮭魚區:海拔1500 公尺以上,包括檜木林以上的林帶,全年水溫低於18℃的源流區。通常水質清澈、水流較快、水中營養較缺乏、溶氧充足、底質以巨石為主。目前僅大甲溪上游有溫帶冷水性魚類櫻花鉤吻鮭的分佈,此區較下游可發現台灣鏟頜魚及台灣纓口鰍。 * 台灣鏟頷魚區:海拔800 至1500 公尺間的河段,主要是溫帶樟殼林(樟科、殼斗科)的環境,水流清且急、底質開始出現較多的石礫,石上附生矽藻明顯增加,最高水溫可達20℃,優勢魚種以台灣鏟頜魚與台灣纓口鰍為主。 台灣石區:位於200 至800 公尺間的亞熱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