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物学(爬行纲、鸟纲、哺乳纲).doc
第18章 两栖纲
第 19 章 爬行纲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上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古生代石炭纪末期,从古两栖类中演化出来一支以羊膜卵繁殖的动物,从而获得了在陆地上繁殖的能力,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在陆地上运动等方面,均超过两栖类水平,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的原祖,称为爬行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是爬行类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后裔,由于它们的胚胎也具有羊膜结构,因而统称羊膜动物。
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卵壳坚韧,由石灰质或纤维质构成,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良好,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
(2)卵内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有丰富的卵黄,为发育期间的胚胎供给营养物质。
(3)羊膜卵的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发生向上隆起的环状皱褶(羊膜绒毛膜褶),不断生长的环状皱褶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和打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胎的2层膜,即内层的羊膜和外层的绒毛膜,两者之间是一个宽大的胚外体腔。
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4)绒毛膜紧贴于壳膜内面。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尿囊位于胚外体腔内,外壁紧贴绒毛膜,因其表面和绒毛膜内壁上富有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外,尿囊还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盐。通过尿囊所排泄的尿酸盐废物能以较少的失水量和较小的容积来解决胚胎在蛋壳内完成发育的难题。
(二)意义:
1、卵壳坚韧,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良好,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
2、卵内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为发育期间的胚胎供给营养物质。
3、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
4、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可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盐,通过尿囊所排泄的尿酸盐废物能以较少的失水量和较小的容积来解决胚胎在蛋壳内完成发育的难题。
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需到水中繁殖,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大适应,它解决了在陆上进行繁殖的问题,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发育初期对水环境的依赖,为爬行动物通过适应辐射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纵深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二、爬行纲动物的躯体结构
1. 外形蜥蜴和鳄的体型可作为典型代表。
体表被覆角质鳞片,指趾末端具爪是其在外形上与两栖类的根本区别。
四肢较两栖类强健,颈部外观明显,尾发达。有些两栖类适应穴居及水栖生活,外观上有较大的特化。
2. 皮肤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片例如蛇)或兼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例如龟甲)是爬行类皮肤的主要特点。完整的鳞被对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有重要作用。爬行类比哺乳类更适应于干旱地区生活,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率低,经由呼吸所丢失的水分很少的缘故。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半固态的尿酸排出体外,以及某些种类借特殊的皮肤腺——盐腺排出盐分等,都减少了体内水分的丢失。爬行类皮肤腺退化,与减少失水有密切关系。蜥蜴和蛇的角质鳞定期更换,称为蜕皮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布有感觉小体、神经和血管真皮内的色素细胞发达,在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能迅速变色具调温和保护色的功能。爬行类的机体结构还不够完善,仍为变温动物。冬夏需蛰眠。
3. 骨骼系统发育良好,适应于陆生。主要表现在:
脊柱分区明显,颈椎有寰椎和枢椎的分化,提高了头部及躯体的运动性能。
躯干部具有发达的肋骨和胸骨,加强了对内脏的保护并协同呼吸动作的完成。
头骨骨化良好,很多种类具有颞孔和眶间隔。
具单一枕骨髁。
2、脊柱、肋骨及胸骨:
1)脊柱分区明显,有颈椎(前两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躯干椎(胸腰椎)、荐椎(2块)和尾椎(5块)的4分化。
(1)寰椎与头骨的枕髁关连,能与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凸上转动,从而使头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2)爬行类有2枚荐椎,加强了对腰带和后肢的支持。
(3)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关节方式似两栖类,低等种类的椎体为双凹型,高等种类为前凹型或后凹型。
(4)原始四足动物从颈椎到荐椎(以及部分尾椎)均着生肋骨,在进化过程中肋骨逐渐向胸部集中并构成胸廓(羊膜动物特有),使支持和保护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3、带骨及肢骨:较发达
1)带骨:
(1)左右肩带在腹中线与胸骨联结,使前肢获得稳固的支持。
(2)腰带的髂骨与荐椎联结,左右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实验一览表.doc.doc
- 初中数学竞赛精品标准教程及练习46: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doc.doc
-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doc.doc
- 凯博业务拓展商业计划书.doc.doc
- 初中语文中考病句修改专题训练.doc.doc
- 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doc
-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doc.doc
- 初探“博弈论”.doc.doc
- 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doc.doc
- 初探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维护.doc.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