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管企业集体亏损转型脱困迫在眉睫.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彩管企业集体亏损转型脱困迫在眉睫

彩管企业集体亏损转型脱困迫在眉睫彩管企业的减产是挽救自身的最直接方式。因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减产应该只是手段之一,如何能够从彩管行业的红海中跳出来才是最关键的。 “这次彩管企业的亏损应该说是迟早的事情,在彩电企业集体由CRT(晶体管)时代向平板电视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和不少的国内彩电制造企业都还停留在CRT时代管理上,没有积极进行技术跟进,是导致当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刃波表示。 而事情的起源是,在赛格集团出现整体亏损,材料供应方全面追债的当口,另三家彩管制造企业安彩、彩虹和深圳三星先后宣布亏损,并表示在去年年底减产的基础上继续减产。 平板遗祸 “平板电视的快速普及,特别是液晶电视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普及,是很多人所无法预料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彩电制造大国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全球多达70%以上的彩电由中国制造。应该完全能够掌控彩电市场的未来方向,但由于中国彩电企业在平板电视技术上的软肋导致整个彩电产业链对未来发展方向判断不准。”赛诺市场研究公司AV事业部总经理喻亮星告诉记者。 来自赛诺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CRT电视销量为3205 万台,到2005年则减少到3198万台,2006年延续了CRT的继续走低的态势,总销量仅为3110万台。而液晶电视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04年为 21.8万台,2005年则猛增到126万台,2006年更是激增到380万台。虽然液晶电视的总销量占当前市场电视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其成长速度和发展方向、成长潜力都是CRT电视所无法比拟的。 来自中国电子商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联合北京顾能市场调研中心发布了《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销量达到360万台。 在平板电视继续走俏的当口,CRT电视的销量锐减必将导致CRT电视主要部件彩管数量的锐减,彩管企业的减产、转型也将不可避免。 减产观望 “彩管企业的减产是挽救自身的最直接方式。因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减产应该只是手段之一,如何能够从彩管行业的红海中跳出来才是最关键的。”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叶平表示。 来自银河证券的研究显示:2006年1~11月份我国CRT彩电销售共7150.2万台,同比负增长4.9%,有明显的放缓迹象;相反,同期彩色显像管共生产8467万台,同比增长6.8%。 进入2007年后,这种局面仍然没有改观,从信息产业部2007年1~5月份的数据来看,CRT彩电共生产2311.5万台,比去年同期负增长4.7%,彩管共生产2699.9万只,同比减少27.7%,但是依然供大于求388.4万只。 但来自于彩管行业的信息则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的彩管企业,在经历过数次的减产、停产来控制产能以达到提高彩管价格的策略之后,并没有积极寻求转型。在观望中逐渐丧失了对平板电视领域上游的进入,最终导致了彩管全行业的亏损。 但银河证券的研究还认为:CRT彩电的衰落是消费取向和行业发展的必然,但是目前市场依旧拥有巨大的保有量,传统的CRT彩电仍是各大彩电厂商的重要赢利来源,彩管的需求仍然存在,恶劣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整合的机会。需求的放缓和售价的下跌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是随着部分企业退出彩管领域,行业整体产能减少,规模较大的一些企业则迎来了喘息的机会,虽然蛋糕的规模在减小,但一定的需求和细分市场依然存在机会。 亟需转型 事实上,CRT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整体下滑局面。据中国电子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CRT电视的销量为385万台,同比下降18.20%;销售额为15.26亿元,同比下降28.09%。 国泰君安证券家电分析师王稹表示,寻求向平板电视上游的转型,是国产彩管企业的主要出路,而这个转型的过程,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来自彩虹集团的消息则显示,除了和长虹集团联手成立欧虹公司进军等离子屏领域和上游模组外,还在积极进行液晶屏领域的扩张。 但“对于当前平板电视上游屏领域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受困于资金压力,也进一步阻碍了当前彩管企业向平板电视上游领域的进军速度和规模,缺少了速度和规模优势以及国家对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彩管企业的转型仍将非常艰难。”陆刃波表示。 同时,王稹表示:“由于长年的亏损,当前市场的彩管企业几乎已经丧失了上市融资功能。它们的转型恐怕更多的将只能依赖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主导下进行重组。缺少了国家对企业的输血,完全依靠企业自身来完成从彩管制造到平板电视上游领域的转型已经成为不可能。”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