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来技术、文化吸收及启示.docVIP

日本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来技术、文化吸收及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来技术、文化吸收及启示

日本经济转型时期对外来技术、文化吸收及启示在二战后短时期内,日本从战争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历了由封闭经济向对外开放,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过渡,这一时期日本既立足于国内的社会实际,又放眼世界,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经济上实现了赶超欧美的目标。这对我国目前在经济高速增长和转型时期如何选择性地吸收和引进外来技术和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战后初期: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全盘“美国化” 日本是个岛国,领土狭小,资源贫乏,人口众多。二战后,日本侵略者不仅给亚洲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本国国民带来严重的恶果,经济凋敝,物质匮乏,国际收支逆差。日本政府必须对今后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目标做出重要的抉择。当时以中山伊知郎为代表的贸易立国派认为:日本是一个人口过剩、资源严重不足的小国,要发展经济必须从贸易、工业化以及资本积累中寻找出路。经济学家高垣寅次郎说得更具体,他指出:“对于日本来说,最得天独厚的资源莫过于人口,即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而对这样的国情,只有从国外进口我国所缺乏的原料和粮食,大力发展工业,向国外出口工业产品,以此获得资金,即所谓的依靠国家贸易往来,才是确保国计民生的捷径……贸易是立国之本……而加工贸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二战后,美军占领了日本,在宣布废除日本战时法规法令的同时,推行了一系列民主政策。在政治上彻底废除了半封建残余,实行政治民主化,清除了近代天皇和“国家神道”观,变天皇主权为国民主权;废除了身份制和家族制,取消贵族院,规定国会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保障国民的思想、宗教、言论、结社自由和实行普选权;在经济上,实行农地改革,消除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与落后的半封建寄生地主的矛盾,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散了垄断资本主义财阀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条件,引进外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美国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教育改革,消除军国主义教育传统,执行教育自由和地方分权,学制仿效美国采用六、三、三、四制,对教科书实行民主改革,实行男女合校制;在文化思想上,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文化艺术、电影音乐,时装和牛仔,美式饮食和快餐,风靡全日本。战后,日本攫取吸收外来文化第一次高潮,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进行了一次多层次、全方位的引进、改造和融合,推动了日本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狂飙式的发展,使日本从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上迅速崛起,并一跃为仅次于美国的现代化国家。 技术立国发展阶段: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技术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资源拥有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原材料价格猛涨,特别是由于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导致世界性石油危机;其次由于日本贸易的不断扩大,与美国和西欧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依靠进口原料、燃料和出口工业品的贸易立国的两大支柱产业产生了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惟有尽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幅度提高工业品的技术和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中取胜,因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了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早在1975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斋藤优巳提出“由加工贸易立国向技术立国的转移”的理论,这一理论取得了政府、财界和学术界的赞同,终于1980年日本通产省在《80年代的通产政策设想》中,正式提出了“技术立国”的战略口号,宣告日本已结束“追赶现代化时代”,正迅速迈进“世界一流国时代”。 首先,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创新在科技领域表现得最明显,也对日本经济发展影响最大。如1949年12月日本科技厅发表的《技术白皮书》中估计,当时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20~30年,有的学者认为落后30~40年。因此,日本为了急赶直追,绕过先进国家走过的弯路,用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赶上并超过他们。首先,根据日本经济建设的重点,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如50年代主要集中于电力、钢铁、造船、合成纤维、石油化工和家用电器等重工业和化工部门;60年代中期后转向知识密集型工业,如通讯设备、航天、汽车制造、电子机械等;70~80年代则侧重于宇宙开发、电子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引进。从1955~1970年的15年间,日本几乎掌握了半个世纪世界发明的全部技术,只用了不到60亿美元的代价,争取了20年左右的时间。到70年代,日本在钢铁、汽车、家电等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样的效益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其次,对引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日本的实际实行国产化方针,通过对引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分解、研制,求得个别改良,综合改造创新,创造出具有日本特点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使新产品物美、价廉、耐用,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5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