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NYT186013-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docx

NYT186013-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docx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NYT186013-2016农药理化性质测定导则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

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Guidelin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sticidesPart 13:Miscibility with hydrocarbon oil前言NY/T 186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分为38部分——第1部分:pH;——第2部分:酸(碱)度——第3部分:外观——第4部分:热稳定性——第5部分:紫外/可见光吸收——第6部分:爆炸性——第7部分:水中光解——第8部分: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第9部分:水解——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第11部分:闪点——第12部分:燃点——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第14部分:饱和蒸汽压——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第16部分: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第17部分:密度——第18部分:比旋光度——第19部分:沸点——第20部分:熔点/熔程——第21部分:黏度——第22部分: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第23部分:水中溶解度——第24部分:固体的相对自然温度——第25部分:气体可燃性——第26部分:自然温度(液体与气体)——第27部分:气雾剂的可燃性——第28部分:氧化性——第29部分:遇水可燃性——第30部分:水中解离常数——第31部分:水溶液表面张力——第32部分:粒径分布——第33部分:吸附/解吸附——第34部分:水中形成络合物的能力——第35部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第36部分:聚合物分子量组分含量测定(凝胶色渗透谱法)——第37部分:自然物质试验——第38部分:对金属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本部分为NY/T 1860的第13部分。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NY/T 1860.13-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本部分与NY/T 1860.13-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将范围“可用于超低量喷雾的油剂或乳油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的测定”修改为“农药产品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的测定”(见1);—规定测试温度为(20±1)℃或(25±1)℃并加入了对混溶性结果的评判(见3.4、3.7)。本部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颖泰嘉和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于荣、孔令娥、李国平、邵向东、温华珍、李红霞。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 1860.13-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 NY/T 1860.13-2016第13部分:与非极性有机溶剂混溶性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农药产品与非极性有机溶剂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内容等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农药登记试验中农药产品与非极性溶剂混溶性的测定。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混溶性 miscibility混溶性指被试物与溶剂以任意比例形成均一溶液的能力。3试验方法安全提示: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3.1方法提要将被试物与使用的非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在特定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是否保持均一状态。3.2仪器设备烧杯、量筒。恒温水浴或类似温度控制设备,控温精度在±1℃内。搅拌设备。计时装置。3.3试剂与材料溶剂油,包括矿物油或生产商推荐的其他非极性溶剂。3.4试验条件试验应在(20±1)℃或(25±1)℃或(30±1)℃进行。3.5测定步骤3.5.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被试物,被试物的量按照生产商推荐的稀释倍数应刚好可稀释到100mL。使用该农药标签上使用指南中推荐的最高和最低稀释倍数进行。3.5.2以25mL/min的速度倒入适量溶剂油,以3r/s的速度搅拌,使溶液总体积为100mL。3.5.3将稀释好的溶液倒入干燥洁净的量筒中,在试验温度下保持30min(当试验温度为30℃时,应保持1h)。如果室内温度不符合要求则应使用恒温水浴或类似温度控制设备。3.5.4 30min(或1h)后,观察并记录下列现象:稀释液是否均一,是否有未溶或析出的固体,是否分层。3.6允许差或重复性至少平行测定两次并报告试验结果。3.7结果判定如果观察到被试混合物不是均相溶液,则被试物与该非极性有机溶剂不混溶。如果观察到被试混合物是均相溶液,则被试物与该非极性有机溶剂相混。4试验报告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被试物和溶剂油信息:名称、性状、规格或纯度、生产者、生产日期/批号、失效期、贮存条件等;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试验进行的温度,被试物稀释倍数等;试验现象描述:稀释液是否均一,是否有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