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之子.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台湾之子

新台灣之子? 他們大部份出生在較貧瘠的農村,膚色略深、眼睛大而黑。他們的母親來自異鄉。根據統計,去年每一百個台灣新生兒中,有八個是外籍新娘、四個是大陸配偶所生;他們的健康、學習、認同……是一連串的問題,這群台灣新的未來主人翁,面對了怎麼樣的未來? 台中學士路上,中國醫藥學院外科教授林國瑞,仔細問著一位林姓四歲女孩的母親,最近小女孩營養吸收情況如何。 這位小女孩得了俗稱的短腸症,腸子不能吸收食物,終生必須以打高營養針維持生命(一天花費三千元)。 林國瑞估計這位小女孩從早產、開刀四次至今,健保已經花費上千萬元。 幾年前林國瑞發現,自己的小兒科重大病患十分之七都來自東南亞或大陸混血家庭,有的是早產兒,有的是無肛症(終生必須裝設人工肛門,尤其以越南籍配偶所生最多)。 高雄長庚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來長庚就診的東南亞配偶所生兒童多半有體重過輕、發展遲緩的現象,早產機率比本地配偶多10%,胎兒體重也比本地配偶所產輕一百公克。放進保溫箱,一天就要3萬元。 「未來,對我國健保造成的負擔,沒有辦法計算,」他憂心地說。這項研究指出,配偶做產前檢查是決定關鍵,東南亞配偶只做七次產前檢查,大陸配偶只做三次,但是本地婦女卻作十次到十三次左右。 通常,婦女做產檢,醫生發現有胎兒體重不足時,會加營養,如胎兒有異常發育,也可引用優生保健法,父母可以選擇流產,但是如果不做產檢,就很難發現問題,更不容易治療。 根據衛生署新生兒通報,全國已有八%嬰兒出生於外籍配偶,四%嬰兒出生於大陸配偶。這些母親經常初來台灣就有壓力要馬上懷孕,有時年頭一個,年尾一個。 甚至仲介有「兩年不懷孕,就退貨」的保證。「她的功能是生殖、生產、勞務,個人被片斷化,」一位社會學家說。 很多東南亞籍配偶年齡很輕就懷孕生子,例如台北市有20%外籍配偶二十歲以下生子,缺乏照顧嬰兒常識。 高雄縣五甲社區社會服務員李偉花說,有次到一家探訪,孩子出水痘,時值夏日,但門窗緊閉,把小孩裹上厚棉被。小孩幾乎窒息。 縱使健康孩童,也需要特別照顧,多項兒童心理學已經證實,○至六歲是兒童智能發展關鍵期。 由於父親忙於工作,但外籍母親不能讀寫中文,無法教導兒童,高雄長庚醫院發現兒童有延緩發展情形。尤其以語言障礙問題最多,有的三歲還不能叫爸爸。「當我兒子一歲多時,叫了一聲爸爸,」越南嫁來台灣的黃菁理說,「我們才鬆了一口氣。」 孩童的認同危機 孩童也會面對認同問題:媽媽和別人長得不一樣,講國語、台語都帶有「奇怪」的音調。野柳國小教師陳湘媛,眼見這些小孩不要母親來學校,不要母親參加母姐會,就很難過,常常要開導這些小孩,「不一樣」並不表示差。   ? 已經有二十個混血兒學生的雲林口湖鄉文光國小,教師也必須特別輔導這些學童,一年級教師鄭韶華,每天下午都把兩個外籍母親的小孩留下來,讓他們在學校做完功課後再回家,因為他們母親無法幫助孩子解答課業疑問。 家長聯絡簿也看不懂,每天外籍母親送孩子上課時,她必須口頭向她們講一次,「雖然比較麻煩,但是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沒有怨言,」鄭老師慢慢地說,顯出誨人不倦。 一位教育專家表示,孩童與母親臍帶相連,透過母親認同社會,母親原本文化被壓抑,也不能認同台灣,將來對台灣也可能產生認同問題,進而退縮;小孩也可能遭受其他學童拒絕、排斥。情況不改善,到了青少年後,就會變成中輟生,流落街頭,吸毒犯罪。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已經處理過這樣的案例:母親來自東南亞,因為父親暴力而離婚,母親無力照顧他的生活及讀書  而暴力家庭更對孩童產生嚴重負面效果,小孩或者退縮驚嚇,對成人缺乏信賴,或認為可由暴力解決事情,甚至女孩子也是。 一位住桃園,因丈夫暴力而離婚的東南亞配偶,她的大女兒到了四、五歲時,稍不如意,就開始對同伴拳打腳踢。經過社工人員輔導了一年多後才轉好。 由於娶外籍配偶的家庭,多住在鄉間,學校教育資源原來就比都市差,父母社經地位也較低。在機會開放的國家,「布衣可為卿相,木屋可至白宮」。但未來台灣經濟成熟,向上流動機會不若民國六、七十年代,這些孩童需要政府撥款,特別輔導,否則可能終生陷在貧窮循環中,甚至代代相傳,打破台灣多年來追求均富社會的理想。 除了政府經費外,東海大學教授彭懷真呼籲企業,為這些未來主人翁盡些力量。如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夫婦的基金會,撥款給微軟總部所在地西雅圖的移民,提供免費英語課程,以及課後輔導移民子女。國內企業聯華電子員工也做過新竹附近國小後段班生的課業輔導。 這群「亞洲台灣人」大部份都還年幼。社會、政府、教育界還來得及未雨綢繆。 作者:楊艾俐 第271期 *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