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6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6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铜陵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铜陵市统计局 ??????????? 2007年3月22日 2006年, 市委、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崛起、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成果丰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3.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14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73.37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4303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7143 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8558元和13880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3.5:61.7:34.8变化为2.9:67.0:30.1,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1.5%。 ? ? ?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243.55 16.0 第一产业 7.04 3.9 第二产业 163.14 19.7 工业 149.77 20.6 建筑业 13.37 12.1 第三产业 73.37 10.8 运输邮政、仓储业 16.01 12.3 批发零售业 11.65 12.0 住宿和餐饮业 5.15 15.0 金融业 5.16 9.6 房地产业 4.1 8.4 其他服务业 31.30 9.5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上涨0.85%。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6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58%,衣着类价格下降2.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06%,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6%,居住类价格上涨4.78%。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7.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34%。 ?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16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86万人,减少0.18万人;第二产业15.04万人,增加0.52万人;第三产业17.27万人,增加0.75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0.28万人,增加0.16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42万人,增加0.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 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61.36,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65.46。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表明我市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工业的发展,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增长过多地依赖资源型产业的扩张推动,节能降耗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投资力度不足;全市发展过多地倚重于少数传统骨干大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乏力;就业、住房、就医、出行等诸多事关民生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等。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1.54亿元,同比增长 7.9%,其中,农业产值6.53亿元,增长11.4%;林业产值1.05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 1.81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6亿元,增长2.4%。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212公顷,比上年下降0.9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748公顷,下降1.9%;棉花播种面积为5222公顷,增长4.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027公顷,下降1.5%;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008公顷,增长1.3%, 全年粮食产量14.53万吨,比上年增产4.2%。油料产量1.89万吨,增产8.5%。棉花产量0.74万吨,增产31.4%。蔬菜、瓜果总产量12.56万吨,增产0.7%。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83.8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0%;禽蛋总产量0.35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1.99万吨,增长3.6%。 继续推动“十项工程”建设,完成了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设村村通工程20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800户,新解决了1.7万户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宽带网络用户覆盖到了所有乡镇。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6.9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9万吨,减少5.0%。农村用电量1.15亿千瓦时,增长13.9%。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5.73千公顷。 三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