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诊治及医院感染防护
李兴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
(一)概述
?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 WHO 近期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
?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
(二)埃博拉出血热流行
? 1976年6月-9月间,苏丹:284个埃博拉病毒感染者,117人死亡。
? 同年9月-10月间,扎伊尔:318个病例,280人死亡。
? 1995年,刚果:315人感染,244人死亡。
? 现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流行。
? 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90%。已报道有1323人感染,729人死亡。
(三)病原学
?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单股负链RNA。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病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 基因组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 分为扎伊尔型(EBOV)、苏丹型(SUDV)、本迪布焦型(BDBV)、塔伊森林型(TAFV)和莱斯顿型(RESTV)。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
? 对紫外线、Y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四)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1)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可为本病传染源。
2)发热期及疾病晚期、包括死亡后的尸体都可以传播病毒。
3)自然储存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4)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2)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和动物的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而感染。
2)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3)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4) 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3)高危人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医务人员。
-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五)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核其他单核吞噬系统(MPS)的细胞。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感染的MPS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DIC。
(六)病理改变
1.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出血,多器官可见到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
2.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的典型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七)临床表现
1、潜伏期
2-21天,一般为5-12天。
2、早期
-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
-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3、急期
-不同程度的出血。
-结膜、皮肤、鼻、口腔、胃肠道、阴道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神智改变,如嗜睡、谵妄等。
-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八)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血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2、血清学检查
-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
-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3、急期
-特异性lgM抗体:可采用lgM捕捉ELISA法。
-特异性l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
3、病原学检查
-病毒抗原: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
-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
发病后3-10天可检测到。
疑似病例,即应采集标本,如病程在3天之内,则3天后应再次采集以助诊断。
-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