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讲座
苏爱军简历
• 教授、博士、全国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全国注册水利水电
工程师(工程地质),国际项目管理B级项目经理专业资质。
• 曾在在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第四勘测队、地矿部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工作。
• 历任
• 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总工程师,兼地矿部地质灾
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西南分院常务副院长;
•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副总工程师;
•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
• 中意合资长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 现任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二级教授,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
心副主任。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讲座
第一讲: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
防治的有关规定
第二讲: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设计要点
第三讲: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第四讲:工程实例
第一讲:地质灾害的相关概念及其
防治的有关规定
• 一、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概念与法规;
• 二、防治工程安全等级与荷载组合;
• 三、地质灾害防治目的、原则及
• 各设计 阶段的主要任务;
• 四、各设计 阶段图纸要求;
• 五、各设计 阶段文字报告要求。
• 概念 (Idea;Notion;Concept)是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
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如地质灾害、人、会议室等。
• 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
属性的总和。(对概念所下的定义)
•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
性的一切对象。(对概念所作出的划分)
• 定义(definition )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 把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
•
• 人:具有智慧的高级动物。
• 划分(division )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 将一个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
• 人: 男人、女人。
(一)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概念
• 1、地质灾害定义?!
• 在 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
人类生命财产、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
的地质作用(现象)。
•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
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
用有关的灾害 (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地质
灾害的定义) 。
• 地质灾害的定义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
善的过程。
•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只是将自然因素
引起的上述地质作用归入地质灾害范畴,
之后人为因素引起的上述地质作用也逐渐
被纳入到地质灾害范畴中来。
• 2、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的关系
• (1)地质环境定义
• 地质环境是与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密
切相关的地球外部岩石圈层。
• 它的上界面为起伏的地表面及相关的大气对流层
(海拔约12千米, 风、雨、雷、电、雪、雾发生在此
层内),下界面为地壳莫霍面 (地壳厚度一般6--70
千米;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之内; 人类活动影响
的水库诱发地震深度约20千米)。
• (2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 ①地质灾害必然发生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
• ②地质灾害导致人类生存生活的地质环境恶化;
• ③地质环境中所发生的灾害统称为自然灾害,地
质灾害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3、自然灾害的类型
山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
地质灾害 层自然、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
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沼泽化、土壤盐
碱化、地震、火山、地热害
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