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 年4 期 满族研究 No4 ,2016
(总第125 期) MANCHUMINORITYRESEARCH No.
(Gereral 125)
《辽左见闻录》史料价值评述
安大伟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
摘要:《辽左见闻录》是清康熙年间文士王一元在旅居沈阳时所写的见闻笔记。记录了当时辽左气候、农业、商业、民风民俗、流人
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对研究清前期东北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历来为历史学者所倚重,但始终缺乏详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吸
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进一步论述,尤其重视文献史料价值的发掘。
关键词:王一元;辽左见闻录;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 (2016 )04-0078-05
王一元,江苏无锡人,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年不详,清初著名诗人。康熙二十四年
(1685)旅居辽东,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铁岭籍中癸未科进士三甲七名,在沈阳、铁岭共生活了18
年,记录了清初辽东各个方面丰富的资料。有必要对其史料价值进行阐述,以便为清史、满族史、
东北史的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所用。
一、对研究清初东北地区气候与农业之价值
《见闻录》多处提到了辽左气候之严寒,每年七月末八月初便西北风骤起,冰厚一寸,霜降开
[1]
始。九月满地冰雪,十月河水冰冻,“可以行重车,谓之封河”。到了冬月愈发苦寒,“窗牖合缝处
[2]
有空隙如针孔,则满室不可坐矣”。二、三月间东南风日夜不止,三月春暖冰雪消融时“泥淖深数
[3]
尺,弥望千里,车马皆不能行,名曰翻浆”。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寒冷的天气使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期推迟,“三月始种二麦,
六月始熟”、“三四月始布豆菽诸种,七八月始熟”。寒冷的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岁时丰歉往往
取决于气候因素,七月降霜,对农作物破坏力强,有时八月仍然苗而不实,“始知水旱之外,复有冷
[4]
荒也”。所以辽左人民十分关注气候变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推断节气,如以雁过十八日为降
霜之时,以冰雪消融的状况推测庄稼之丰歉。
在经过明清战争的蹂躏之下,辽东地区经济迅速衰落,人口锐减,一片萧瑟荒凉,“万历初辽东
[5]
全盛,将吏以骄奢相尚,军民效之,繁华反胜内地,今皆鞠为茂草矣”。清于顺治十年(1653 年)虽
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但康熙六年(1667 年)即罢,满族贵族为垄断东北土地、特产,开始了“限
制辽东”的政策,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辽左治田务,多而不精,一夫可耕七八十亩,岁丰时每亩所
[6]
收不过数斗”。正因辽东人口较少,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关内贫民失去土地者又亟需谋生之所,
这种双向需求导致流民入关源源不断,禁而不止。“力田之家,必募佣人以助耕作,关内贫民往者甚
[7]
众,而晋人寄居者尤多”。
清康熙年间对东北的封禁包括“限制辽东”和“封禁边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