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所有扬声器的音源来自相同功放,属于同一防火分区。扬声器1不需要音控,扬声器2及扬声器3由音控器1控制,扬声器4由音控器2控制,因此扬声器2与扬声器3之间需要两根广播音频线,其中一根音频线连接扬声器2与扬声器3,另外一根其实是绕过了扬声器3,并接至扬声器4。 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能共管共线槽敷设,所以DC24V广播强切线和广播音频线必须分开敷设。 8.4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8.4.6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 4. 火灾应急广播的强切控制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1 概述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8.5.3 IP网络广播系统的功能 8.5.1 概述 数字广播系统采用音频编解码技术,以网络为媒介,采用全数字化传输,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融合。 IP网络广播系统将数字编码后的广播信号以IP数据包形式发送到网络上,在网络任意终端由广播终端将IP数据包解码还原为音频信号,通过音箱播放。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1 概述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组成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高等院校、专业学校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中学、小学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银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监狱、看守所、拘留所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平安城市、森林公园、矿区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博物馆等场所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综合性商业广场、步行街、大型酒店、综合医院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大型体育场、综合体育馆、综合性训练基地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军区大院、部队、军工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2 IP网络广播系统的组成 IP网络广播在火车站、汽车站中的应用 1. 客户端采播 IP网络广播系统可设置客户采播工作站(分控工作站),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经过授权,均可实现节目库远程管理、定时节目远程管理、实时采播等功能。 接上话筒,即能实现广播讲话(制定全体广播或局部广播); 接上其他音源,也可选择性指定接收终端或终端群进行广播。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3 IP网络广播系统功能 2. 自由点播 IP网络音频终端一般配备小型液晶屏及红外遥控器,用户通过遥控器和液晶屏显示的菜单,可实现音频服务器中数据库的任意点播,并具有播放控制、快速定位、音量控制等功能。 3. 远程广播; 4. 个性定时播音; 5. 任意分区; 6. 终端音频扩音。 8.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5.3 IP网络广播系统功能 本章小结 1 公共广播系统的概念 2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 3 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 节目源、信号处理、传输线路、扬声器系统 4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系统性能指标 扬声器 功放 应急广播切换 5 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 8 公共广播系统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D. 力度 指声音坚实有力,能有呼之欲出感,同时能反映音源的动态范围,反之则力度不足。 E. 圆润 指声音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反之则粗嗓。 F. 柔和 指声音松弛不紧,高音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反之则尖、硬。 G. 融合 指声音能整个交融在一起,整体感、群感好,反之则散。 H. 真实感 指声音能保持原始声音的特点。 I. 临场感 重放声音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8.4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