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胡晓玲
(武汉工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
摘 要: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以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体现能力本位的体系。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旅游发展的态势,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4)03-0000-00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世纪50年代旅游教育开始,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大发展。2010年 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目前有关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归纳和介绍。胡卫中、石瑛(2006)阐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及培养模式:一是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二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三是明确大学的应用性定位四是精简教学内容。梁宏(2001)介绍培养本科生人才的方法:实行个别化教学,实行科研式培养,实行开放式教学,实行多元化培养。唐新华、陈德静(2003)从人文的视角,对应用型人才进行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人文环境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阐释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分类、涵义、能力结构等。潘晨光、何强(2009)提出:把从事揭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人员称为研究型人才,而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的工作人员称为应用型人才。车承军、苏群(2004)认为应用型人才可以界定为分布在各个产业领域里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脑体兼容的劳动者。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讨论和厘定。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1997)对陈祖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表述作了一些补充: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陈正元(2002)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应以多科性、应用型和开放式为主。从理论层面来看,国内高校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方面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相关的研究是从课程改革及产学研结合探讨人才培养的模式。现实中高等院校对什么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等问题模糊。从实践层面来看,国内现有文献总结了我国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培养经验,但对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实践效果的检验研究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中应用型人才的经验研究不充足,局限于大众化人才要求来组织和实施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系统掌握酒店管理方法和运作方式、具有未来发展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在各级酒店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从事酒店经营管理、旅游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然后,酒店管理专业根据专业和就业方向,本专业分为:旅游电子商务、饭店等级、双语导游三个专业方向,针对每个具体的专业方向细化培养目标,使之适应市场需要和未来发展,充分体现行业对理论知识、道德规范、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要求。同时,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渠道,鼓励学生修好专业方向的课程,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武汉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方向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知识,也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武汉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题体系,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技能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等五大教育平台。针对不同的方向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
[1]毛峰.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gly/about.php?Class_Type=3Class_ID=42.
[4]吕宏芬,宋亚兰,张迎春.独立学院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 .
[5]王寿鹏,高天好. 创新导向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 03).
【责任编辑 梅大圣】
A Probe int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