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

2002 年 7 月 ( ) J u ly. 2002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4 卷第 4 期 J ou rna l o f S ou the a s t Un iv e rs ity (P h ilo s ophy a nd S oc ia l S c ie nc e )   V o l4 N o 4        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 陈少松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 10097) [ 关键词 ] 竟 陵派; 性灵; 灵; 厚 [ 摘  要 ] 钟惺、谭元春 论诗评 诗 时反 复所谈 的“灵 ”与 “厚 ”有着 丰 富 的美 学 意蕴。 他 们 不仅 大量 使 用 “灵 ”与 “厚 ”及 其 系 列概 念, 为 丰 富传 统 的文 学 理 论 范 畴作 出 了贡 献, 而且联 系创作过程和作 品来探 索 “灵 ”与 “厚 ”的关 系, 将 文 学理论 史上对 这两个 范 畴 的研 究 向前推进 了一步。钟、谭 的诗歌创作未能很好实践其 “灵至于厚 ”的理论主张, 而他们 的散文创作则不乏既“灵 ”又“厚 ”的佳作。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 15 11X ( 2002 ) 04 0 105 05    自吴调公先生 1983 年在 《文学评论》上发表 《为 夫作诗者, 一情独往, 万象俱开, 口忽然 吟, 竟 陵派一辩 》后, 学术界 曾对竟 陵派代表作家钟惺、 手忽然书, 即手 口原听我胸 中之所流, 手 口不能 谭元春 的诗文创作、理论批评及其在文学史和文学 测; 即胸 中原听我手 口之所止, 胸 中不可强。而 理论批评史上 的地位展开过热烈 的讨论。 总 的看, 因以候于造化之毫厘, 而或相遇于风水之来去, 近二十年来对这个命运多舛 的晚明文学流派 的再评 诗安往哉? [3 ] (P 66) ( ) 谭元春 《汪子戊 巳诗序 》 价趋于客观、公正。当然, 对某些 问题 的看法至今仍 但 是, “性灵 ”不等于性情。作为竟 陵派文学理论 中 有分歧, 这是很 自然 的。“灵 ”与“厚 ”是钟、谭评判诗 的一个重要 范 畴, “性灵 ”除 了指 性情 外, 还 突 出一 文优 劣 的两把尺子, 也是他们创作诗文 时重要 的美 个 “灵 ”字, 不 仅 钟、谭 在 谈 诗 和 评 诗 中反 复 论 到 学追求。有些研究者认为, 钟、谭倡 言“灵 ”与 “厚 ”, “灵 ”, 而且 “灵 ”的 内涵 非 常丰 富, 涉及 到创 作 论和 并无理论上 的新意; 其结果, “灵 ”既不可得, “厚 ”则 鉴 赏论 中许 多重要 问题。这是很值得我们注 意 的。 更无谈起。笔者在本文 中对此 问题发表 一些浅见, 在 笔者看来, 钟、谭论 “灵 ”的美 学 意蕴主要 有 以下 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几个方面。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