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发展历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彩陶繁荣期马家窑文化 * 马家窑文化的发现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 分布范围和特点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 * 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 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有少量的灰陶。这一时期的彩陶展现了新的辉煌,数量增多,彩陶的比例占到20%—50%。彩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以旋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为主,线条流畅,图案明丽。马家窑类型彩陶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但又有了新的发展。 * 马家窑文化早期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因1924年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和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500年(约4650年—4350年之间), 分布在陇山以西的渭水上游、兰州附近的黄河沿岸到青海贵德盆地,及黄河支流湟水、大夏河、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河西走廊的永昌、武威、古浪、景泰等地区.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 * 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厂类型 马厂类型因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4000多年(4350年—4050年),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只是更为向西,发展到了河西走廊的西端玉门一带。 * 彩陶衰落期文化类型 * 齐家文化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在洮河西岸,是一处宽阔而平坦的河边台地,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1924年夏季,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沿洮河一带首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在此发现与仰韶文化截然不同的单色压花陶器,以及与古希腊、罗马的安佛拉瓶造型类似的双大耳罐,齐家文化便由此地而得名。此后的数十年中,陆续有重大发现,其中我国最早的铜镜即出自于齐家坪,该遗址因此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古文化遗址。199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发现及分布 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在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河西走廊东部及青海东部,南抵白龙江流域,北达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分布非常广泛,共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100多处。根据碳测年代数据,其上限可到距今约4100年—4200年,下限可到3800年—3700年左右。 在马家窑文化衰退的同时,齐家文化开始兴起,并最终取而代之。齐家文化分布极为广泛,横跨甘、宁、青三省区,内涵亦十分丰富,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文化,展现了这一地区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文明诞生的历史进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急剧变化的状况,并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早期情况。 * 文化特征 陶器独具特色,制陶业比较发达,各遗址都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种类繁多,有泥质红陶、橙黄陶、灰陶和夹砂红陶。多手制,轮制较少。齐家文化受龙山文化的影响较大,陶质细腻,器型较小,多素陶,器型丰富,有罐、盆、碗、豆、鬲、蚕、学和动物形器物,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双大耳罐、三大耳罐和双耳侈口高领罐。彩陶极少,种类也很少,彩陶已显著衰落。所出现的彩陶,以红褐色为主,纹饰简单,以菱形网纹和三角纹及其变化纹样为主,图案简单疏朗。 * 四坝文化 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西部地区,东起山丹,西至安西以及新疆东部哈密盆地一带。目前,火烧沟遗址有4个碳测数据,东灰山遗址有1个数据,年代约为距今3900年—3400年。相当干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 彩陶折线三角纹牛头罐,马家窑文化四坝类型。高24厘米,直径26厘米,1999年甘肃酒泉出土。 * 四坝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它的某些器型与彩绘图案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较为接近,说明曾接受了它们的强烈影响。但三角形器盖、砷铜制品的大量存在,以及某些其他特点又与中亚文化接近。陶器质地较粗,多为夹砂陶,器形多样,以罐、壶为主,四耳带盖罐、腹耳壶是其代表性器物,有的造型较奇特。彩陶豆、方鼎、陶埙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彩陶均施紫红色陶衣。彩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