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抓沼气项目建设 促循环经济发展
抓沼气项目建设 促循环经济发展“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最终要实现的理想家园模式。
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与自然对立基础上的西方科学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其弊端也日渐彰显――能源逐渐匮乏、生态每况愈下、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因此,未来科学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命题,即顺应自然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这一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型,昭示着人类发展观开始从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转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轨道上来。它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更是人类认识观念的一大进步。
正是本着这一进步的科学发展观,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近年来,在中央、省、市领导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狠抓沼气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经验。2006年初,在安徽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袁炳富同志领导的宣城市人民政府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了“十五”期间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沼气建设成效显著
截止目前为止,宣城市沼气推广已达近3万户,约占总农户的4%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卫及社会效益。其具体表现:
1.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全市累计每年产气1125~1500万立方米气,相当于6200多万公斤柴草,约10万亩薪炭林年生长量或1100多万公斤原煤,222万kwn/电,价值800余万元,可满足10万多人的生活用能。
沼气的推广解决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少了毁林砍树现象,保护了森林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维护了生态平衡。宣城市的林木绿化率从1985年的28.7%上升到2005年的56.27%,除林业上的植树造林外,省柴节煤炉灶的普及和农村沼气的推广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2.环卫效益改观。在农村办沼气,科学处理了粪便,沉淀和消灭了大部分寄生虫卵及病菌,清除了蚊、蝇、臭味,改变了农村“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同时,结合“山、水、田、林、路、村庄、庭院、厨房、厕所、猪圈”等综合改造治理,改善了环境。据对沼气池发酵后的粪便检验,寄生虫卵减少90%以上;65~70天血吸虫和痢疾杆菌全部死亡。以往宣城市是血吸虫流行区,目前疫区沼气池已达5200余户,占全市沼气池总数的40%左右。由于疫区沼气的推广和其它的配合措施,基本杜绝了发病菌源,净化了环境,现在疫区人畜发病率明显减少。
3.社会效益提升。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推广,节约了大量的煤、油、电等常规能源,使得工农、城乡争能现象得到缓解;避免了妇女做饭因烟熏火燎引起的眼疾和呼吸道疾病,保护了她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实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此宣城市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点上的群众高兴地说:“办沼气实在是好,既省时又省柴草。干净卫生又舒服,没有烟熏与火燎。照明不用油和电,积肥能聚财和宝。功能齐全好处多,小康人家少不了。千言万语汇一句,感谢共产党好领导。”
目前,宣城市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农民,已不满足沼气“日烧饭菜夜点灯”单纯节能现状,他们已将发展沼气与解决“农残”发展无公害食品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如泾县汀溪乡大坑村,还专门制订了沼气建设发展规划、制订了村规民约,严禁有害化肥农药进村。这个乡近二年生产的无公害绿色茶叶比往年均价提高20%以上,吸引了外商进村采购。该乡农民利用猪粪下沼气池,发酵产气后的沼渣,沼液浇施茶叶、水稻、玉米、蔬菜等,不施化学肥料,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仅此一项,使不少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沼气建设特色鲜明
同安徽省其他地区相比,宣城市的沼气建设发展较快,特色显著,目前已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是从布局上看,已从以往的零星建设向集中成片的规模发展。每个县(市、区)都有“百池村”,有的逐步向“千池乡”过渡。二是从数量上看,已从原来的零星示范,发展到现在约占全市总农户的4%左右。三是从结构上看,已从以往单池建造,发展到“一池三改”相结合,有的还与改院、改路、改村庄等更高层次发展。四是从利用时间上看,已从以往每年只利用九个月逐步发展到现在全年利用。五是从“三沼”的综合利用上看,已从原来的单纯利用,即仅解决能源照明问题,发展到现在的集照明、沼液浸泡各种农作物种子、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发展养殖业、沼渣改良土壤培育食用菌等种养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利用。如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富山行政村3000余亩早熟梨,建有沼气池300余户,养猪2万余头等。
宣城市以沼气为纽带的几种模式
1.稻-猪-沼-稻模式:用稻谷、稻秆、谷糠等养猪,猪粪入池产气,沼气煮饭点灯沼肥还田种稻,添加沼液喂猪。沼液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