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平原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

落实平原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原县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2017—2020年) 为巩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加快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确保继续走向全国前列,根据《山东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一)成效 1.产业地位突出。我县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市首位。2016年,播种面积(复种)达40万亩,总产值20亿元,占种植业的3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是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全省、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发展态势良好。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蔬菜发展迅速,日光温室播种面积12.2万亩,大中拱棚播种面积5.5万亩,小拱棚播种面积2.3万亩,被列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点县。 3.产业化经营日臻完善。到2016年,全县拥有黄瓜育种基地1处,满足蔬菜多品种种植的育苗公司6处,黄瓜、西葫芦、西红柿、西瓜、韭菜、辣椒特色种植园区化基地6处,产地、集散地、销地相衔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6处,从事蔬菜购销的专业经纪人达200多人,取得“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10多个,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品牌效益彰显。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生产、初加工、市场、流通各环节相衔接的产业化格局。 (二)问题 1.产地市场建设滞后。产地市场数量少,建设标准低,缺少预冷、保鲜、冷藏等基础设施,分级、分选、包装、装卸多是人工完成,生产、交易信息采集不全面,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消费者及各级政府的信息需求,难以形成公开、公正的交易价格。 2.营销能力不强。市场开办者、经济人、批发商、合作社、种植经营户构成了全县蔬菜产业流通主体,覆盖了全县鲜活农产品收集、运转、批发各个环节,把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目前全县蔬菜经营体系的市场分工。但这些主体结构复杂,经营规模小,信息获取渠道少,组织管理效率低,议价营销、市场谈判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主体之间竞争多于协同,难以形成流通的规模效益,流通主体营销能力与不断增长的蔬菜产能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3.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我县农产品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但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经营主体缺乏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意识,外延式、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在蔬菜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内涵式、集约型的生产方式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标准缺失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认可依据,成为市场拓展的制约瓶颈。目前,全县省部级标准化基地处于空白状态,农民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农业标准化的覆盖面有限,是全县蔬菜产业大而不强的总根源。 4.品牌优势不明显。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周边县市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仍显缓慢,与国家规划的“菜篮子”重点县的地位不相称,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多数生产经营主体重认证、轻培育,有牌无品现象日益凸显,导致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认可度、公信力不足,品牌困局问题是我县蔬菜品种多而不优的总根源。 5.质量安全有隐患。一些经营主体农安信用意识淡薄,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致使个别蔬菜品种残留超标的问题时有发生;我县蔬菜生产经营散户多、规模小、生产链条长、参与主体多、污染因素杂,出现安全隐患的机率高,给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6.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县蔬菜产品多数处于“原字号”初始供给阶段,精深加工少,农业资源转化率不高,没有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引领、原料基地和加工基地资源高效配置的结构布局,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整体偏低。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落实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为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蔬菜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稳中有进的总基调。稳定蔬菜播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调整设施品种结构,培育优势品牌,实现蔬菜产业的“优质、安全、生态、绿色、高效”,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使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平衡。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生产方式、种植传统、市场条件,着眼整村、整片,区域推进,积极搭建承接国家项目资金的推广应用平台,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蔬菜产业,培植公司化生产经营主体,对现有蔬菜区域布局进行优化,充分发掘蔬菜产业潜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区域。 2.质量第一。目前,蔬菜产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低质农产品供过于求和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状态并存,健康消费需求的升级,崇尚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左右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产业发展必须适应市场变化,采取综合措施,实现转型升级,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