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入心、入情、入文
摘要:要改变语文课无趣的局面,可以在背景介绍上下功夫: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要舍得花时间去介绍;把作者当成与我们有共同情感的人,让学生身临其境;要联系学生的经历与情感,最易产生共鸣。一介绍时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二要把作者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感与追求;三是要联系学生的经历与情感。
关键词:背景情境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长期以来,语文课的学习无趣已经成了一种普遍局面。听不听无所谓,反正高考也不考。其实只有课内基础牢固,课外迁移才会真的形成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呢?许多课文因为时代久远或学生经历有限,难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如果能让背景知识有一些份量和温度,让背景知识进入学生的心灵中,把他们带入到情境中,是否可以由对文章的隔膜走入文字的密林呢?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博览和对文、对人的深刻体会,找准切入点,以求在有效教学时间内使课文最大化地与学生心灵达到契合,从而起到熏陶渐染、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我在教学《归去来兮辞》时做了如下尝试:
一般的背景介绍是:“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这些是学生从初中就已经非常熟悉的,但没有情感,没有温度,是无法让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动心的,一谈到陶渊明就是“高洁”、“恬淡”,但未经历过复杂世事的孩子们真的懂什么是“高洁”,什么是“恬淡”吗?
其实,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学过的《桃花源记》问起:这篇文章中,最悲伤的一句话是什么?
――是最后一句:“遂无问津者”。南阳刘子骥还去寻找桃花源,而他去世后,连找的人也没有了,就是说,有这样的理想的人已经没有了。这是多么悲痛的一句话!
这个问法,以及这个答案,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惊讶,从而为介绍社会背景作了铺垫,下面,就可以介绍社会背景了:
三国以来,社会上就充满了“篡”与“乱”的争夺战争,历经了三百多年的战乱和分裂。曹操《蒿里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千里无鸡鸣”说出人烟的荒凉,“生民百遗一”说出人口的锐减。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如孔融、杨修、嵇康、谢灵运、谢?I等。还有一些死于西晋末年的战乱之中,如杜育、挚虞等。陶渊明不仅身经了这些叛乱,而且他眼见那些人不择手段地用极残忍的手段杀死了许多人。东晋的两个皇帝都是被毒害而死的,篡位的一个是桓玄,一个是刘裕,陶渊明都曾在他们手下工作过。“文人面对的却是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倾轧斗争,稍有不慎即被卷入这种政治斗争的漩涡里,文人在理想不得实现的情况下,更有性命之虞。“①他曾写下《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及逃禄而归耕”。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他的骨髓。
这时,学生已经被带到情境中,然后再问一个与他们切身相关的问题:你的人生志向是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大都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所建树。是的,?渊明何曾不是一个少年,何曾不对未来充满憧憬?陶渊明原本不是一个纯隐士。《读山海经》:“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可终于变成了:“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龚自珍《舟中读陶潜诗三首》)――看似恬淡的背后是难以释怀的忧愁和不尽的无奈。四次为官,一路心惊胆战,看尽残忍与毁灭,最后一次到彭泽县为官,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过是为了挣点喝酒钱。然后督邮来了,那飞扬跋扈也最终让他认识到,在这样一个黑白不分、世道混乱的社会里,越是?e极入世,就越是助纣为虐;越是想有所作为,理想的毁灭就越迅速。于是他毅然归去,终不复返。生活即便再艰难,世俗之道也对他再无吸引力,朱光潜说:“我们读他的诗,都欣赏他的‘冲澹’,不知道这‘冲澹’是从几许辛酸、苦闷得来的。“
所以,?渊明是一个活得痛苦,挣扎的人,是一个几乎扭曲的人,但是,他最终放下了,放得彻底而干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潇洒地转身成就了他。我们是否也可以,当你无奈时,当你困顿时,也学会这一转身呢?
再比如《当你老了》这首诗,这是一首外国诗,也是一首情诗。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呢?就要将背景介绍清楚――叶芝对茅德冈的爱从何而来:“我从未想到会在一个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这样超凡的美――这种美,我一直以为只存在于名画、诗歌和古代的传说中。苹果花一般的肤色,脸庞和身体的最高贵的轮廓之美,从青春至暮年都绝少改变,那分明不属于人间的美丽!”惊鸿一瞥,于是形成了永久的记忆,于是一往情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