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件-教科版.pptVIP

九年级政治-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件-教科版.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政治-第二课《历史的昭示》课件-教科版

人民生活水平今昔对比 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一:要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歌唱祖国 这是发生在我国的什么事件? 你有什么话要说?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著称于世。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分裂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这是中国历史当中的什么事? 郑和下西洋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爱好和平 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外交知识及故事? 思考问题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游、乒乓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故事 丝绸之路 观看视频回答: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此举对中美关系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时光飞逝,37年弹指一挥间。乒乓外交也成为通过民间交往推动官方外交的一个极好例子。 实际上,这种民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成为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龙骨,遇到风浪,它使这艘大船不至于摇晃得过于厉害;遇到困难,它能帮助两国政府克服困难,恢复发展势头。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乒乓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召开,周总理在全体会议和政治委员会议两次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加以表述。   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方式就被确定下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一直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总理接见印度谈判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双方经过谈判达成《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文字形式见诸国际条约。 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国领导人和48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共叙中非友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未来发展,共同谱写下新的友好篇章。 在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下,北京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两个成果文件,确立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非未来3年合作进行全面规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收获园地 鲁迅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里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感受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合作探究 感受作用 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摧残。惟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想一想: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知识链接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传承精神 落实行动 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如何 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以从“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等方面谈。 —传承精神 落实行动 —盘点收获 情感升华 歌曲欣赏:我们众志成城 教学活动设计 第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