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热处理定义 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2、热处理特点: 热处理区别于其他加工工艺如铸造、压力加工等的特点是只通过改变工件的组织来改变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 4.热处理目的和应用范围 目的:改变钢的性能; 应用范围:整个制造业。 5.热处理的分类 热处理原理:描述热处理时钢中组织转变的规律。 热处理工艺:根据热处理原理制定的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 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 6.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第一步 奥氏体晶核形成:首先在F与Fe3C相界形核。 第二步 奥氏体晶核长大:A 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向? 和Fe3C方向长大。 第三步 残余Fe3C溶解: 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由于先共析F或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2.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奥氏体晶粒长大 起始晶粒度: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时的晶粒度 ,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的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度量钢本身晶粒在930℃以下,随温度升高,晶粒长大的程度,表示奥氏体长大倾向。 通常将钢加热到940? 10℃奥氏体化后,设法把奥氏体晶粒保留到室温来判断。 A 晶粒度为1-4 级的是本质粗晶粒钢, 5-8 级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前者晶粒长大倾向大,后者晶粒长大倾向小。 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A 晶粒粗大。 ⑵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过热度越大, 形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三、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的最后一个工序,也是最关键的工序,它决定了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同一种钢,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相同,冷却方法不同,热处理后的性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过冷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成了不同的产物。那么奥氏体在冷却时转变成什么产物?有什么规律呢? 连续冷却转变 ——使加热到奥氏体 化的钢连续降温进行 组织转变 等温冷却转变 ——使加热到奥氏体 化的钢以较快的冷却 速度冷到A1以下某温 度保温,在等温下发 生组织转变。 3.转变产物 (1)珠光体转变 过冷奥氏体在 Ar1到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械混合物。 (2)贝氏体(Bainite,半扩散性转变)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 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的强化组织之一。 当奥氏体过冷到Ms以下将转变为马氏体类型组织。 马氏体转变是强化钢的重要途径之一。 马氏体(Martensite)概念: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用M表示。 马氏体转变时,奥氏体中的碳全部保留到马氏体中。 2)马氏体的形态 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状和针状两类。 板条状马氏体 立体形态为细长的扁棒状 在光镜下板条状马氏体为一束束的细条组织。 针状马氏体 立体形态为双凸透镜形的片状。显微组织为针状。 在电镜下,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又称孪晶马氏体。 马氏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C%小于0.2%时,组织几乎全部是板条马氏体。 C%大于1.0%C时几乎全部是针状马氏体. C%在0.2~1.0%之间为板条与针状的混合组织。 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但不能穿过晶界和孪晶界。后形成的马氏体片不能穿过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所以越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越细小。 3)马氏体的性能 高硬度是马氏体性能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其硬度增加。 马氏体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饱和碳引起的固溶强化。此外,马氏体转变产生的组织细化也有强化作用。 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主要取决于其亚结构的形式。针状马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护理综合技能(第2版)PPT课件 基本护理技术-注射技术.pptx
- 高中数学:习题2:幂函数.doc
- 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常用版).doc VIP
- 2023年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doc VIP
- 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全八册】知识点总结 .pdf VIP
- LY_T 3314-2022 皂荚培育技术规程.docx
-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doc VIP
- 2025H1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pdf VIP
-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雇主责任保险条款2011版.pdf VIP
- 神经重症患者感染诊治_美国临床神经医学手册(2017-2018)与中国专家共识(2017)的对比与解读.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