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剑影试验学校
武术理论教材
试行本 武术组
第一章 中国武术的起源
第二章 中国武术的雏形
第三章 中国武术的初兴
第四章 中国武术的发展
第五章 中国武术的丰富
第六章 中国武术的繁荣
第七章 中国武术的成熟
第八章 中国武术运动的完善
第九章 武术运动概述
中国武术的起源
研究中国武术史,首先应该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武术是怎么样起源的?
关于这个问题。体育史学界和武术界已有过不少研究并产生了不少观点。有的认为起源于劳动;有的认为起源于战争;有的则认为起源于宗教;还有的认为起源于人自身活动的需要;也有的提出武术是人与兽相斗的结果,是功防格斗技术的积累,等等。众说纷纭,反映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那么,武术究竟是怎样起源的呢?
我们认为,武术从孕育到形成,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个漫长的,也是复杂的。但追根溯源,我们认为武术产生的本源则在于人类的劳动。其理由有:
武术活动是作用于人体的,所以人是武术的主体,而人的进化、手脚的形成与分工,感觉、思维的发展,以及语言的产生等等,都是人进行武术活动的先决条件,而这一先决条件形成的最初根源,则在于劳动。恩格斯曾论证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因此,劳动也创造了中华武术。
武术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内容是格斗(或搏斗),而格斗最初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在我国远古时代,人们产生能力很低,只能靠在自然界中得到现成食物,当时的劳动过程,又是搏击实践活动。人们为了生存要同大自然作斗争,他们在森林或草原采集野果、挖取植物的根茎,需要学会攀登、爬越;在围猎捕捉野兽时,需要学会跑、跳、投掷、拼斗技能,特别在与猛兽拼搏时,要保存自己,站胜猛兽,不仅靠死的搏斗,而且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思维能力,运用人的智慧、技技巧来补人在体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战胜比人凶猛的野兽。所以在长期的采集、狩猎劳动中,人们逐渐地摸索和掌握了一些用于搏击的技击技能,因此我们说武术的产生同劳动密切相关,没有人类的劳动实践就不会有武术的出现。
在我国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印证武术起源于劳动。
如关于弓箭的起源,汉代应邵《风俗通》载: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到树枝弹死乌鸦的情况,受到启发,因而才用树枝作成弓。有了弓之后,才创造了箭。箭的创造,来源于手掷矛。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把矛和弓结合起来,创造了弓箭,由此可见,弓的创造是人类劳动经验的累积和接受大自然启示的结果。射箭显然是直接起源于劳动的。弓箭如此,其它武术器械(如:绳镖、流星锤等)的创造也有类似情况。
大量史实可以证明,武术起源于劳动。武术是在人类最初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是在人类获取生活资料、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萌芽的。当然,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战争,对武术攻防格斗技能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但武术产生的本源,仍然是劳动。
第二章中国武术的雏形
武术起源于劳动,但不是说有了劳动就有了武术,武术与劳动必要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运动方式。
在武术形成过程中,武术具有一定的独立的意义,即具有一定的功防格斗意识与技能、技法,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期才具有的。这个过程,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夏、商、周时期才完成。我们称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武术的雏形。从下列史料记载可以得到印证。
一、黄帝用干戈
《史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越绝书》也载:“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干是作战时防御的盾牌,戈是进攻的武器,干戈是兵器的总称,是古代战争的象征,习用干戈,即是训练部落成员的军事技能,以应付战争。
二、蚩尤作“五兵”
1、《吕氏春秋》:“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作战矣。”
2、《山海经》:“蚩尤作兵伐黄帝。”
3、《世本》:“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上述传说,虽不是史实,但却是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其一是原始社会末期有了部落战争,战争对武术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二要应付战争必须制造兵器,训练和使用兵器,当时在作战中,就有戈、殳、戟、酋矛、夷矛等武器;其三说明原始社会末期武术有了初步形式,因为戈、矛、戟一类器械,就是武术中“十八般兵器”的部分内容。
三、夏后练“九伐”
《山海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伐。”夏后,指大禹的儿子启,夏朝的首脑。“九伐”是古代武舞的一种,其动作据《礼记》解释:“一击一刺为一伐”
周武伐纣时,“击刺之法”配上音乐,称为“舞象”。随后,又以灭商时的战争场面为题材,编了一种“大武舞”。歌颂周武王的战功。(《封神榜》)
“九伐” 、“舞象”、 “大武舞”,虽是以“舞”的形式出现,但实质是培养人们的军事技能。
四、周代射礼与田猎、武舞
1、射礼的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