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二

稻飞虱发生严重病情发生严重 水稻黑条矮缩病 4、发病因素 5、诊断及病害控制 病害前期容易被误诊为稻瘿蚊、稻蓟马及叶蝉所为,不予防治,至发生矮缩现象才被诊断为病毒病;抗病育种、防控稻飞虱、化学防治 水稻类菌原体病害 水稻橙叶病 水稻橙叶病有水稻橙叶病原体引起,经电光叶蝉传播、越冬。较难诊断,常被当做生理性病害处理。高温干燥、偏施氮肥利于发病。加强水肥管理、防控电光叶蝉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水稻类菌原体病 水稻黄萎病 水稻黄萎病由类菌原体MLO引起,病原主要靠黑尾叶蝉传播及越冬,也可在有些野生杂草体内越冬。较难诊断,常被当做生理性病害诊断。选用抗病抗虫品种、积极防治黑尾叶蝉可以有效控制水稻黄萎病的发生 水稻线虫病主要有水稻茎线虫病(我国检疫对象)、水稻干尖线虫病、水稻根结线虫病。其病原物分别为水稻茎线虫、贝西滑刃线虫、稻根结线虫。水稻线虫病大田不是化学防治,主要以秧田处理为主,培育无病苗。另加强植物检疫和控制种子调运有利于对水稻线虫病的防控。 水稻线虫病 水稻线虫病 水稻生理性病害 水稻赤枯病 缺钾、土壤环境不良,水稻移栽或抛秧后遇气温骤降,持续时间较长或突遇高温,引起水稻生理失调发病也比较严重 水稻赤枯病 水稻处于破口、开花等高温敏感期遇到高温胁迫,尤其是开花当天,容易引起不育,影响产量 水稻高温病 水稻高温病 基部节间过长,茎壁充实度差,氮肥施多,直播田自然落谷等容易造成倒伏 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2、病原: 燕麦假单胞杆菌,输单胞杆菌属细菌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3、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残体或带菌种子上越冬,借水流、暴风雨传播,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口入侵。 高温、高湿、阴雨利于发病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4、发病因素 5、诊断及病害控制 该病症状典型,但与水稻条纹叶枯病较难区分,常被误诊;种子处理为主,后期防治为辅 1、症状: ①、叶片染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中心变褐,组织坏死但不穿孔,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形成局部坏死,无菌脓。②、叶鞘染病:多发生在剑叶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病斑,后融合成不规则状大斑,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③、穗部:抽穗期剑叶叶鞘发病严重是,往往抽不出穗。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四、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病原: 丁香假单胞杆菌,丁香致病变种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3、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残体或带菌种子上越冬,田边杂草也可带菌,借水流、暴风雨传播,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口入侵。 高温、高湿、阴雨利于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4、发病因素 5、诊断及病害控制 主要发生在东北稻区,较难诊断,初期常被误诊为稻瘟病,影响防治;常用处理方法为水稻剑叶抽出后施用杀菌剂时加入防治细菌性农药;后期较易根据病斑中心的褐色进行诊断;种子处理为主,后期防治为辅 1、症状: 主要危害水稻根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斑,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根节变色并伴有恶臭。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五、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2、病原: 菊欧文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属欧文氏杆菌属细菌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3、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残体、杂草上越冬,借水流、暴风雨传播,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口入侵。 早稻移栽后开始发病,抽穗期达到高峰;晚稻秧苗期即可发病,孕穗期进入发病高峰。分蘖末期不脱水或烤田过度易发病。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4、发病因素 5、诊断及病害控制 前期常被误诊为水稻纹枯病,影响防治;后期根据叶片死亡情况及气味较易诊断抗病育种,加强田间管理,后期防治 1、症状: 感病植株生长停滞、矮缩、分蘖增多,叶片僵直,叶色浓绿,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叶片症状有白点型和扭曲型两种,白点型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条斑,基部较明显。扭曲型即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心叶抽出卷曲状,色泽淡黄,叶缘出现波状缺刻。 水稻矮缩病 一、水稻矮缩病 水稻矮缩病 水稻矮缩病 2、病原: 水稻矮缩病毒,简称RDV 水稻矮缩病 3、侵染循环 病毒有叶蝉带毒越冬并传播再侵染 虫源多,发病重 水稻矮缩病 4、发病因素 5、诊断及病害控制 前期常被误诊为稻瘿蚊、稻蓟马危害不予防治;后期发生矮缩现象较易诊断,此时要加强对叶蝉的防控并使用相关病毒药剂进行控制,防止蔓延。抗病育种、控制传毒介体、后期化学防治 1、症状: ①、叶片染病:叶片变色,出现有黄色、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