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位点专一性重组
第一节 同源重组 第二节 位点专一性重组 第三节 转座重组 第四节 异常重组 染色体的遗传差异主要由两种 机制产生,一种是突变,一种是遗传重组。 损伤修复、适应环境、加速进化 遗传重组:指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其共有的特征是DNA双螺旋之间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遗传重组的存在确保了遗传物质代与代之间基因组的重排,从而形成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只要有DNA,就会发生重组。 重组不只是在减数分裂和体细胞核基因中发生,也在线粒体基因间和叶绿体基因间发生。 二、进行同源重组的基本条件 (1)发生同源性重组的两个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必须是相同或非常相似的。 同源性重组常常只发生在两个DNA分子中的相同部位。 (2)双链DNA分子之间互补碱基进行配对 两个DNA分子的链之间互补的碱基配对确保重组只发生在同样的基因座之间。 在该部位两个双链DNA分子通过链之间互补的碱基配对被维系在一起称为联会。 (3)重组酶 参与重组反应的酶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 重组过程中,每个分子的链首先断裂,然后进行修复和连接,两个DNA分子之间发生交换;重组完成后,重组分子的解离和释放等过程均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 (4)异源双链区的形成 同源性重组时,在两个DNA分子之间互补碱基配对的区域称为异源双链区(heteroduplex region)。 三、同源性重组的分子模型 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重组模型是1964年由Robin Holliday提出的Holliday模型。 即将发生重组的两个DNA分子同一个部位的两个单链的断裂,从而引发重组。 两个断裂单链的游离端彼此交换,形成两个异源双链,然后末端连接形成Holliday连接体(Holliday Junction)。 一旦Holliday连接体形成后,它能进行重排从而改变链的彼此关系。这种重排称为异构化,因为在此过程中没有键的割裂。 一旦形成Holliday连接体后,就能被拆分。 Holliday结构形成的分子机制 双链侵入模型(前面已介绍) 单链侵入模型 双链断裂修复模型等 粪生粪壳菌的基因转变现象 第二节 位点专一性重组 二、λ噬菌体DNA的整合与切除 为了进入溶源状态,游离的 DNA必须整合(intergrate)到细菌DNA中去;而为了从溶源状态向裂解状态转化,原噬菌体DNA则必须从细菌染色体DNA上切除(excise)。 整合和切除均通过细菌DNA 和λDNA上特定位点—附着点(attachment site,att)之间的重组而实现。 细菌染色体上的附着点(attλ)称为attB ,含有B、O、和B’三个序列(BOB’),长度约25bp。 突变后可以阻止λDNA的整合。 2. λ-DNA从E.coli的切离: 4、λ噬菌体DNA的整合机制 λDNA的整合涉及到attB 和attP的核心序列DNA链的割裂和重接,重组交换位点相距7bp。 首先在attB 和attP位点上产生同样的交错切口,形成了5’-OH和3’-P的末端。两个核心区的断裂完全相同,连接过程不需要任何新DNA的合成。 在整合反应中,互补的单链末端交互杂和、连接并完成整合过程。 转座重组的遗传学效应 引起插入突变 插入位置出现新基因 原来位置上保留原有的转座子 造成插入位置上受体DNA形成正向重复序列 改变染色体结构 第四节 异常重组 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是指发生在彼此同源性很小或没有同源性的DNA序列之间的重组。异常重组可发生在DNA很多不同的位点之上。 异常重组可能是最原始的重组类型,不需要对特异性序列进行识别的复杂系统或对DNA同源序列进行识别的机制。 异常重组按其机制主要分为两类:末端连接(end-joining)和链滑动(strand-slippage)。 末端连接是指断裂的DNA末端彼此相连。 链滑动是指DNA复制时,由一个模板跳跃到另一个模板所引起的重组。 许多DNA序列都可发生上述两类的异常重组,这直接威胁着基因组的完整性,但同时也是进化的重要途径。 异常重组能够产生许多不同的结果,例如移码、缺失、倒位、融合和DNA扩增。 一、末端连接 在40年代首次被Barbara McClintock发现。 断裂末端可以通过断端直接对接相连。然而,如果断端不能直接相连(如两末端的极性相同时),它们可以通过碱基配对,然后末端合成修复。 断裂连接后产生新的连接体。该过程和末端DNA的序列无关,也不要求两端之间有任何同源性。 二、链滑动 1966年,George Streisinger提出 通过新合成的DNA链与其模板的错配可导致移码突变。同样机制在较大的范围内发生时,可以产生DNA的缺失和扩增。 某些正向重复序列似乎是链滑动发生的热点。 O 序列 λ噬菌体的附着位点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他对自己这份工作极为自卑 - AEM科技.PPT
- 以我国山西为例.PPT
- 任务PVC管槽成型制作.PPT
- 从浅表花岗岩体中地应力测试深度与应力值间关系分析剥蚀-岩土力学.PDF
- 任意形状图形的灰度掩模图的设计系统研究.PDF
- 伏毛铁棒锤种子休眠与破除休眠方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PDF
- 仿鸟翼型双流通槽干气密封静压特性模拟.PDF
- 企业背景资料.PDF
- 伊犁盆地南部乌孙山晚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意义.PDF
- 人说山西好风光 - OK.PPT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5211.9-2025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9部分:相同类型着色颜料耐光性的比较》.pdf
- 《GB/T 37228-2025安全与韧性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管理指南》.pdf
- GB/T 23724.3-2025起重机 检查 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25163-2025防止儿童开启包装 可重新盖紧包装的要求与试验方法》.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6263.5-2025信息技术 ASN.1编码规则 第5部分:W3C XML模式定义到ASN.1的映射》.pdf
- GB/T 11349.2-2025机械振动与冲击 机械导纳的试验确定 第2部分:用激振器作单点平动激励测量.pdf
最近下载
- “红旗杯”竞赛总题库-4班组长计划管理能力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物业管理实务练习题物业的承接查验(三).pdf VIP
- 食品配送行业货物运输质量保障措施.docx VIP
- 2025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考试试卷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地下室金刚砂地坪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红旗杯”竞赛总题库-2班组长成本绩效管理能力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轨道交通收益权质押价值评估研究--以xx市地铁x号线为例.pdf VIP
- 5. 国威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方案V1.5.pdf VIP
- 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报告.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