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传说

神的传说 想这个话题想了太久太久了,好几年前就想把这些话写下来,但是由于懒惰的性情和浅约的文辞实在无法道出来那些迷人的传说和虔诚的信仰,一直这么拖着,直到有一天在心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时我觉得必须要写下来了。尽管他们是传说,可是也是生活在那片大山里的最普通的人的精神归宿。历经千年的风尘,山民的祭奠,将那些守疆的勇士和将军化身为镇守山头的神灵,寄托着他们对于爱国者的追念和崇敬。在一代又一代口述笔传之下,最终化成终身信仰,默默的守护着大山里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着信仰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寄托。 灯 很多地方在正月的时间要进行祭祀活动,也就是今天流行于中国大地的元宵节社火,有的地方叫灯,有的地方叫社火,或许还有其他的叫法,但是目的只有一个,俗语说:腊月头,正月尾,过完了年对自己信仰的神灵和庙宇进行祭奠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社火的种类有很多种,但都是以喜庆的方式出现,目的是祭奠神灵,为了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人们身体健康,庄稼有好收成,出远门的人能平安归来。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电视机也很少,录像厅都没有开出来。所能见到的集体娱乐活动基本就是正月十五的灯,四月初八的庙会还有七月十五的祭神活动。喜欢热闹是少年的天性,但凡家乡周围村里举行这样的活动是不会错过的,都会成群结伴的去看。 西部很多地方都有社火,几乎每个乡镇每年都要举行,在我们家乡是个例外,是办三年休息三年,因为当时物质贫乏,办灯需要耗费很多钱财。等到现在生活好了,许多家庭过上好日子了却没人喜欢这种传统活动了,听父亲说已经七八年没有办社火了。这也不能怪村民们,因为电视和卫星接收器的普及使得我们自编自导的,传统流传的节目和祭祀仪式显得那么拙劣和可笑,尤其是科技普及的今天,更没人去相信那些神灵的灵异传说。或许很多年以后,祭祀本身会被网络普及的社会所忘却,那些虔诚的信仰最终成了传说,在这个飞速运转的社会里和许多地方的河流一样被风干。 记忆中,我看过很多地方的灯,但是少年的我大都是赶着看热闹去的,因为祭师(家乡人们传统称呼他们为“先生”,和教书先生是有区别的)念的口诀是相当快的,而且一般不肯外传,他们一般都有着深厚的传统观念,懂得五行阴阳和奇门八卦,师承不同的先生咒语也不一样,手里的捻的诀却大同小异,看他们神气凝重的用卦钱和神灵对话是很惬意的事情。小时间我们相信那些远古传说,相信祖祖辈辈流传的那些神怪轶事。尽管看不懂单还是很崇敬,因为先生能下通晓各种事因,比如谁家的牛走丢了,找他去算,他先是洗手换衣服,然后捧出一本古线装书,盯着五行八卦和时辰相穿插,然后默默的计算一阵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你家的牛大概在什么方向,啥时间能回来或者回不来了。一般是比较准确的。多年以后我才明白那种方法叫“易”,精通的人说叫连山易和归藏易,易的种类很多,但基本都源自周朝时期。 那是05年的春节,虽然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是风已经不是很冷,我陪父亲母亲去我外公家过十五。母亲想看看年迈的外公,而我也出门一年,太长时间没见过年老的外公,心里极其思念他老人家,所以我们拉上父亲一起去,顺便去看他们村办的灯。 我们的村落都坐落在一片大山之中,在地图上看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但是水系和山势走向却走向南方,归进嘉陵江流向四川。自我学习地理就认为我们家乡的山脉是四川北部的延伸,因为我们祖先的传说都是与四川有关,我相信他们是循着山脉一路迁徙而来! 在古代陇南武都是蛮夷之地。虽然在东汉时代甚至更早就设置有地方行政,但是居民大多还是土著民族,并不是现在居住的汉族人。水系上我们那里属于长江流域,属长江上游地区。经过山前的那条被我们称之为甘泉河小溪流进西汉水,最终汇入嘉陵江。我们村子算是比较靠近江武(武都至徽县江洛)公路的。甘泉河应该是这里的一条南北地貌分界线,河北面的山峦大多是黄土,有黄土高原的气息,虽然有地方是红土,但红土是表层的黄土已经流失完而露出来的“本色”,或许他们是千百年来地下的岩石经过水的侵蚀以后演变而来。河水南面很多地方有着喀斯特地貌的特征,靠近河的山体土是褐色的,很少有黄土,在往南延伸山体就是石灰岩的,山里有很多溶洞,大小不一,由于历史上多水的缘故形成的。很多小溶洞里有水流出来,而很多神的传说多多少少则与他们有着联系。 外公家在甘泉河水北面的山上,从山脚的一个村子出发,平着斜上,然后在山腰爬一小时的陡坡路,通过了最狭窄的地方以后出现了几户人家,在很久以前的夏天,这里流水淙淙,有座小石桥,桥对面是片竹子林,很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然而现在山上的水干涸了,外公他们村的人畜饮水都是问题。小桥在乡村公路工程中撤出了人们的视线,换成了还算宽阔的大路,一路向上多多少少是很累的,在这里过去就有认识的人家,可以相互问候,父亲总和他们交换着给对方让烟,而我和母亲就一旁微笑着等他。山村坐落在山北坡上是很幸福的,尤其在这里的冬天,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