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地质科学.PDFVIP

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地质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地质科学

  地 质 科 学   2012年 1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7(1):92—101 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 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 1 1 2 1 陈 平  陆永潮  杜学斌  林卫兵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2.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摘 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生界不整合面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构造 背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对钻井岩心、综合录井、地震反射等方面的分析,将不整合界面类 型归结为上超/削蚀型、整一/削蚀型、上超/整一型、整一/整一型4种类型。分析了下三叠统 上仓房组底界、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底界、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底界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4个 重要的不整合面特征,认为区内不整合的分布受控于盆地的类型。发现不整合面具有明显的 3层结构:界面之上砂砾岩、砂岩层;界面之下的风化粘土层;界面之下的半风化岩石。认为 不整合面有助于形成多层系削截型岩性圈闭,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遮挡层和储集层。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不整合面 类型 纵向结构 中图分类号:P542,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2)01-092-10 不整合面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地质现象,它的存在代表着区域性的沉积间断或剥蚀 事件,由于遭受风化侵蚀、溶解淋滤,容易形成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古风化壳、古 岩溶带或淋滤带,对油气横向运移和聚集成藏非常有利。我国很多含油气盆地中众多油 气藏的形成均与不整合面有关(潘钟祥,1983;隋风贵等,2006;尹微等,2006;何登发, 2007),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不整合面的大量发育与油气成藏息息相关(Betheke, 1985;陈中红等,2003a,2003b,2006;陈发景等,2004;何登发等,2005,2007;牟中海 等,2005;曹剑等,2006;郭维华等,2006;周波等,2007;陈书平等,2008;程光锁等, 2010)。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发育特 征、纵向结构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1 不整合面发育背景 准噶尔盆地位于准噶尔地块的核心稳定区,是一个三面被古生代缝合线包围的晚石 炭世到第四纪发展起来的大陆板内沉积盆地。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三叠纪 末期盆地经历两期南侧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燕山 幕、燕山 幕), Ⅰ Ⅱ 盆地以边缘负载沉降,中部基底上隆起为特征。侏罗纪末期(燕山Ⅲ幕),盆地进入整体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8ZX0500200201HZ)、教育部博士点新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编号:200804911520)、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9045184)和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编号:200803108)资助。 陈 平,女,1964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能源地质工程学专业。Email:pingc517@163.com 2011-05-06收稿,2011-10-18改回。 1期 陈 平等: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 93 沉降,盆地进入南缘幕式逆冲造山、西北缘和东北缘为缓斜坡的陆内前陆盆地发育阶段。 多幕逆冲挤压和松弛后稳定沉降相互耦合造成了盆地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大量发育(张 晓东,2000;郑孟林等,2004;吴孔友等,2005;张朝军等,2006;程光锁等,2010;丁文 龙等,2011)(图1)。 图1 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充填序列图(年代地层、层序地层划分及构造演化) Fig.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