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东南区域呈现从南中国海洋地壳的隐没过渡到吕宋岛弧与中国
台灣東部海域的海底地形簡介
俞何興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海洋研究所
Email: yuhs@ntu.edu.tw
台灣東部海域的海底地形包含狹窄的陸 棚、陡峭的陸坡以及深海
盆地。台灣東南區域呈現從南中國海洋地殼的隱沒過渡到呂宋島弧與
中國大陸邊緣之間的初始碰撞地質特徵( Lallemand and Tsien
1997)。東南海域分佈許多幾乎呈南-北走向且交替的海脊與海槽。
陳, 等人(1988)命名 5個主要的海底形貌,由西依序向東分別為恆春海
脊、南縱海槽、花東海脊、台東海槽及蘭嶼海脊。這些海底形貌特徵
具有不同的地質意義及大地構造含意 (Chen et al. 1988; Chen et al.
1992; Fuh and Liu 1998; Huang et al. 1992; Liu et al. 1998a; Lundberg et
al. 1997; Yu 1997; Yu and Chiao 1994; Yu and Song 2000a) 。例如,南
縱海槽是一個被侷限於花東海脊與恆春海脊之間的小型盆地,這個盆
地被解釋為是一個縫合海盆(suture basin )(Huang et al., 1992 ;
Lundberg et al., 1997 ),該海盆充填來自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的沈積
物,因此形成一個水深介於800至1200公尺之間相對寬廣及平坦的盆
底。
初始碰撞帶的北緣,台灣島東側海域,是水深約 4000 公尺海底
平坦的花東海盆,為菲律賓海板塊的海洋地殼一部份,海盆內沈積物
厚度可達 2500 公尺。這個海洋盆地北界為耶亞瑪海脊(為琉球隱沒
系統下的增積岩體),南界為呂宋島弧。Liu 等人 (1998) 將該海盆
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弧陸坡(arc slope )、海底扇(submarine fan )
及深海盆地(deep-sea basin )。弧陸坡區,沿著花東海盆的西緣,涵
蓋台灣東部約6度的陡峭陸坡(於水平距離約 36 公里,水深變化達
4000 公尺),海床崎嶇並有數條海底峽谷切過弧陸坡區,同時輸送
沈積物至深部,並堆積形成海底扇(Yang, 2001) 。花東海盆至少被五
條向東延伸的大型海底峽谷所切過,其中花蓮海底峽谷及台東海底峽
谷是橫貫花東海盆最明顯的海底峽谷。花蓮海底峽谷起於台東縱谷北
端花蓮市外海,向東繞過海岸山脈北端,再轉向東南沿著耶亞瑪海脊
西緣及南緣向東延伸,並結束於琉球海溝,水深約 6000 公尺處。該
海底峽谷被視為分屬於隱沒(subducting )及仰衝(overriding )的琉
球島弧及耶亞瑪海脊兩個大地構造單元的形貌邊界(morphological
boundary )(Liu 等人, 1998 )。台東海底峽谷起源於海岸山脈南端與
陸上卑南溪相連,該峽谷向南延伸,於台東海槽北方向東橫跨過呂宋
島弧,經由綠島蘭嶼之間進入花東盆地,並於距峽谷頭部約 170 公里
處向東北延伸,與花蓮海底峽谷匯聚。此海底峽谷被視為沈積物從海
岸山脈被帶往琉球海溝的通道,為花東海盆海底扇區及深海盆地區天
然的分界(Liu 等人, 1998 )。
台灣東部外海北緯 24 至25度間為琉球隱沒系統的最西緣。由南
向北,該隱沒系統包含琉球海溝、耶亞瑪海脊、南澳海盆、琉球島弧
及南沖繩海槽。Font et al. (2001)綜合了琉球隱沒系統下的形貌構造
(morpho-structures )。琉球海溝為該隱沒系統最前緣的海床表面特
徵,向西連接花蓮海底峽谷,被視為分隔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大陸板
塊的表面跡 (surface trace )。耶亞瑪海脊,為隱沒系統下的增積岩體,
位於花蓮海底峽谷與琉球海溝北方,海床表面崎嶇,同時具有一系列
疊瓦狀的褶皺與逆衝斷層( Liu et al. 1998 )。南澳海盆,是位於琉球
島弧前方的一系列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