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巫山洞塑化艺术概况
武山水帘洞雕塑艺术研究
第一节 武山水帘洞雕塑艺术概览
从目前关于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美术的研究来看,佛教美术研究点主要集中在佛教造像,石窟壁画以及佛教建筑此三个方面,而佛教雕塑更是研究的重点。
从佛教的发展历程来看,佛教一开始也遵循的是“如来是身,不可造作”的原则。佛教艺术只局限于象征物崇拜阶段,但视觉形象是佛教传播的最直接的工具,故从公元1世纪古印度的贵霜王朝迦腻 迦。开始出现了佛造像,并形成受古希腊.古罗马造像风格影响的体建陀罗艺术和古印度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秣菟罗艺术。其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五胡十六周期在北方广为传播,由于在疯狂信仰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造像运动,沿古丝绸之路沿途,留下了许多规模大小不一的造像和石窟寺,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增添了重要的一页。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便是丝绸古道上一处比较重要的石窟群,据造像与壁画风格推知。其始建于十六周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及以后各朝代修建,现存的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中。共有雕塑——身,公布于四个单元的各窟龛中,下面就分单元水帘洞石窟群的雕塑做一个介绍。
显圣池为水帘洞最前面的一个单元位于火烧山西壁的天然崖面上,崖面北侧残从一组造像痕迹,为一佛二菩萨的造像组合,只残存泥胎和木桩,外部塑痕全无很难得,认其艺术特征,根据南侧崖面上的壁画可推测其为北周成隋代雕塑。
水帘洞石窟位于莲花山南麓一个天然洞穴中,其建筑和塑像为民国初年进入水帘洞的道教神袛,与佛教有关的内容仅为北侧崖面上的壁画和摩崖 浮塑,没有佛教有关的造像。
水帘洞石窟群的雕塑艺术主要存在于莲苞峰崖面上的拉梢寺和桂青山西壁崖面上的千佛洞拉梢寺由造像33身,窟龛24个,千佛洞由窟龛51个,造像25身,其雕塑以北周时期为主。固北周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在统一北方后 ,又加强对外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故其造像艺术一改,北魏孝文帝改制以来流行的“秀窟清像”造像模式转换为人造型圆润饱满质朴憨厚的造像特点。
下面对拉梢寺和千佛洞雕塑做一说明
拉布楠开凿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在现存的24个石窟的33身造像中,造像手法多为石胎浮塑为主。在现编的24个窟龛中,编号为1.6.7.8.11.12均为北周时期的作品。3.4.5号为——时期的彩绘像龛9.10为北周舍利塔 ,13.14.15.22.23.24.为元代舍利塔,下面就分别向拉梢寺一号造像为本寺最重要的造像,为是胎浮塑的一佛二胁侍菩萨像,为全国最高最大的摩崖大佛造像,高优34.75米,其造像面像方圆.低平内髻,衣纹简洁,其上彩绘方格纹,结跏跃剩余三层莲台之上,左脚踩法轮,双手作禅定印,头部有呈同心圆头光,其造型风格完全为北周时期的佛造像,丰状敦厚的特点。(图片)
主佛其佛座在国内石窟中绝无仅有,为多中样式的结合体,这个高为17米,宽为17.5米的方形佛座,由七层浮雕组成的佛座最下层仰莲,仰莲之上九头立像,中间一头为正面,两边分别为四只侧身立像,大像之上又为仰莲,仰莲之上为卧鹿,两侧为侧身向外的卧鹿。卧鹿之上为仰莲。其上位卧狮,造整个佛座的造型看,应为九头现存55头,以拉梢寺2号造像为界,左边三头,右边两头。关于佛座上的狮鹿象动物浮雕,美籍学者罗杰伟在其论文(北周拉梢寺艺术中的中亚主题)中认为是受中亚因素,我认为该佛座是多种文化交流相融合的产物,象来的印度文化,狮来的中亚文化,鹿为中国传统文化都为瑞兽。
主佛两侧为胁侍菩萨,左侧菩萨(应为文殊菩萨,去司佛之智慧)胎形方圆,额中白毫相,弯眉高鼻大嘴,大耳下垂,头戴三瓣莲式宝冠,短颈宽肩劲佩项圈,双臂带金川,双手托一莲茎,下着外翻边长裙,腰束带干两腿向下垂,赤足立于坛上,双眼双肘,劲部有部分残损,右侧菩萨与左侧菩萨莲平相同。
拉梢寺2号思想为北宋时在破坏1号佛佛座的基础上摩崖悬塑的一佛二胁侍菩萨为浅龛造像,主佛低平肉髻,上有卷发(今残存部分)而形丰圆,额间白毫相,双眼微观、直鼻小眼、双耳下垂,头后彩绘有圆形头光、外穿双领袈裟,内着僧袛支,胸以下部分已残损,仅存木骨架。
主佛两侧为胁侍菩萨,左侧菩萨保存较为完整,头戴宝冠,束发文髻,顺形方圆,神态与佛相似,内着僧袛支,外穿斜披肩袈裟。右侧菩萨现就存头部,劲以下部分全部损毁。2号造像组合为拉梢寺宋代造像的代表作。菩萨塑像被《中国文化部》评价可以与蒙娜丽莎相媲美,丝绸之路杂杂志称为“东方维纳斯。”中国宋代以世俗化和精致化而著称,拉木肖寺普菩萨像为麦积山165窟,宋代左壁菩萨造型极为体态婀娜动人,神情安详溢腕,从技法上看比例协调、萧条流畅、做工细致、一改唐以前佛的神秘性,而以纤弱、细腻、婀娜、亲切示人。充分说明宋代塑像世俗化、属实化的特点。
拉木肖寺3、4、5号窟为小型的彩绘佛龛。3号窟系破坏了1号佛佛座狮身而建,为圆拱形小佛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