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库类型
储集层类型
?砂岩砂岩储层是最重要的岩石类型,砂岩储集层的岩类包括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其中,中砂岩、细砂岩储集物性好、分布广;粗砂岩、粉砂岩也有广泛分布。
砂岩又称中碎屑岩,指砂级陆源碎屑岩体积分数超过50%的沉积岩类,在沉积岩中的分布仅次于泥质岩,约占沉积岩的25%,我国80%以上的油气储集层为砂岩。砂岩中的沉积组分主要是砂级陆源碎屑以单晶碎屑最常见,有些砂岩中也含相当多的岩屑。单晶碎屑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另有少量云母和重矿物。岩屑的母岩通常是结构致密和成分稳定的岩石。砂岩中的基质以粘土为主,也有一些为细粉砂级碎屑,分别称为泥基和杂基。砂岩按粒度可以分为巨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按杂基含量可以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碎屑岩中孔隙类型分为5种类型:1)粒间孔隙:指局限于粒间的孔隙2)特大孔隙:按照Schmidt的标准,超过相邻颗粒直径1.2倍的孔隙属于特大孔隙。3)铸模孔隙:是指砂岩中具有一定特征几何形状的介壳碎屑、碳酸盐粒屑、结晶矿物(如盐、石膏、菱铁矿等)被溶蚀后,仍保 持原组构外形的那些孔隙。4)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都属于这一类。组分内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的),也可以是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5)裂缝:与碳酸盐岩相比,碎屑岩储集层中的裂缝较为次要,但也不可忽视,当沿裂缝发生较强烈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1)沉积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沉积作用对砂岩的颗粒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集性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一般认为,石英颗粒比长石颗粒更有利于储集性的改善,因为长石亲水性比石英强,石英表面束缚液体薄膜的厚度比长石颗粒薄些,且石英抗风化能力比长石强。2)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沉积物沉积时所形成的粒间孔隙和杂基内的微粒间孔隙的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受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在假定颗粒为等球体的前提下,其理论总孔隙度值可按公式计算:总孔隙度值=1-兀/6(1-cosA)(1+2cosA)理想球体排列方式端元型有两种:1)立方体排列方式(A=90),等球体堆积最疏松,理论孔隙度最大,为47.6%;2)菱面体排列(A =60%),等球体堆积最紧密,理论孔隙度最小,为25.9%。按理想球体端元排列方式,孔隙度介于25.9 ~47.6%;孔隙度与颗粒球体大小无关,仅与排列有关,也就是当排列方式相同时,小的等球体与大的等球体虽然具有相同的孔隙度,但是大球体的孔径大,而小球体的孔径小;孔径的大小直接影响渗透率的高低。3)碎屑颗粒磨圆和粒度与分选:颗粒大小一定时,磨圆度越好,其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碎屑颗粒粒度对储集层物性有一定影响,一般颗粒较粗的碎屑岩孔隙较粗,排驱压力(P d)和饱和度中值压力(P50)较低,有利于改善流体渗滤条件,比细颗粒碎屑岩具有更好的渗透性。4)杂基含量:在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杂基含量(杂基+胶结物称填隙物)。所谓杂基是指颗粒直径小于0.0315m m的非化学沉淀颗粒。杂基含量是指沉积环境能量最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杂基含量高的碎屑岩分选差,平均粒径较小或大小混杂,喉道半径小,孔隙复杂。因,杂基含量是影响孔隙性、渗透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成岩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影响:1)压实作用:包括早期机械压实和晚期的压溶作用。机械压实是指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岩石逐步致密化的过程。砂岩成熟度指的是砂岩在埋藏过程中受到的热作用效应的程度,它与成岩作用和孔隙度演化有着密切关系。热成熟度越大,则反应成岩作用越强,相应的孔隙度越低。2)胶结作用:胶结作用是砂岩中碎屑颗粒相互联接的过程。碎屑岩胶结物的成分有泥质、钙质、硅质、铁质、石膏质等多种。一般来说,泥质、钙-泥质胶结的岩石较疏松,储集物性较好;纯钙质、硅质或铁质胶结的岩石较致密,储集性差。胶结物含量最高的储集层,粒间孔隙多被充填,孔隙减少,连通性变差,储集性较差;反之,储集性较好。胶结物可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和镶嵌式胶结。一般而言,接触式、接触-孔隙式胶结岩石的储集物性比基底式或孔隙-基底式胶结岩石要好。砂岩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含量、产状和分布特征均直接影响砂岩的储集层特征。自生粘土矿物在砂岩孔隙中有3种基本产状,即分散质点式、薄膜式和搭桥式。3)溶解作用:在地下深处由于孔隙水成分变化,导致岩石颗粒或胶结物的溶解,形成次生溶蚀孔隙使孔隙度增大。这种次生溶蚀孔隙对改善储集层物性有重要作用。影响溶解作用的因素有沉积时具有较粗的粒度,孔隙-渗透性好的碎屑岩;砂岩中含可溶性物质较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连线题).doc VIP
- 长虹LED42C2000黑屏故障通病维修方法分享.doc
- 教科版(2025秋)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之连线题(含答案) .pdf VIP
- 2025年机修钳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 打印版.pdf VIP
-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连线题(含答案+详细解析).docx VIP
-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 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消防员心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4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哲学与文化》.docx
- 风力发电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规范-DB2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