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机械加工技术
第5章 典型零件加工 5.1 轴类零件加工 5.1.1 轴类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5.1.2轴类零件的主要工艺 5.1 轴类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轴类零件的材料一般为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以中碳钢45钢应用最多,一般需经调质、表面淬火、渗碳等热处理以获得一定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轴类零件常用的毛坯为型材圆棒料和锻件,也有用铸件的。由于这类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相似,主要的技术要求也大同小异。 1.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 轴类零件的主要表面为轴颈,装配传动零件的称配合轴颈,装配轴承的称支撑轴颈。根据轴的使用要求不同,轴颈的尺寸精度通常为IT9~IT6,高精度的轴颈为IT5。轴颈的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应限制在直径公差范围内,对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则应在零件图样上规定允许的偏差。 2.相互位置精度 轴类零件最主要的相互位置精度是配合轴颈轴线相对支撑轴颈轴线的同轴度或配合轴颈相对支撑轴颈轴线的圆跳动。 普通精度的轴,同轴度误差为φ0.01~φ0.03mm,高精度的轴为φ0.001~φ0.005mm。其他的相互位置精度有轴肩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等。 3.表面粗糙度 配合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1.6~0.4μm,支撑轴颈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0.4~0.1μm。 5.1.2 轴类零件的主要工艺 轴类零件除了在技术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外,在加工过程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下面介绍轴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的主要工艺。 1.定位基准 轴类零件加工时最常用的定位基准是中心孔,其次是外圆表面。轴线是轴上各个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以轴两端的中心孔作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加工后的各外圆表面可以获得很高的位置精度。作为主要精基准的中心孔必须有足够高的精度和足够的支撑力,因此,中心孔结构尺寸的大小应与两端轴颈尺寸大小相适应,锥角应准确,两端中心孔轴线应重合,并在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洁净。 2.加工顺序的安排 按照先粗后精的原则,将粗、精加工分开进行。先完成各表面的粗加工,再完成半精加工和精加工,而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则放在最后进行。轴是回转体,各外圆表面的粗、半精加工一般采用车削,精加工采用磨削,有些精密轴类零件的轴颈表面还需要进行光整加工。 粗加工外圆表面时,应先加工大直径外圆,再加工小直径外圆,以免因直径差距增大而使小直径处的刚度下降,成为极易引起弯曲变形和振动的薄弱环节。 轴上的花键、键槽、螺纹等表面的加工,一般都安排在外圆半精加工以后、精加工以前进行。 3.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结构尺寸不大的中碳钢普通轴类零件,一般在切削加工前进行调质处理。对于重要的轴类零件(如机床主轴),则必须根据需要,正确、合理地安排好各种热处理,以保证轴的力学性能及加工精度要求,并改善工件的切削性能。一般在毛坯锻造后安排正火处理,达到消除锻造应力,改善切削性能的目的;粗加工后安排调质处理,以提高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并作为需要表面淬火或氮化处理的零件的预备热处理;轴上有相对运动的轴颈和经常拆卸的表面,需要进行表面淬火处理,安排在精加工前 。 4.轴类零件的典型工艺加工过程 轴类零件的典型工艺加工过程如下: 毛坯准备—正火—加工端面和中心孔—粗车—调质—半精车—花健、键槽、螺纹等加工—表面淬火—粗磨—精磨。 5.2 套类零件的加工 5.2.1 套类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5.2.2 套类零件的主要工艺 5.2.1 套类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套类零件所用材料随零件工作条件而异,常用材料有低碳钢、中碳钢、合金钢、铸铁、青铜、黄铜等。有些滑动轴承采用双金属材料结构。套类零件的毛坯选择与零件的材料、结构、尺寸等因素有关。不同材料、结构的零件加工要求也不同,但它们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1.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 套类零件的内圆表面是起支撑或导向作用的主要表面,它通常与运动着的轴、刀具或活塞相配合。套类零件内圆直径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7,精密的轴套有时达IT6;形状精度应控制在孔径公差以内,一些精密轴套的形状精度则应控制在孔径公差的1/2~1/3,甚至更严。对于长的套筒零件,形状精度除圆度要求外,还应由圆柱度要求。 套类零件的外圆表面是自身的支撑表面,常以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同箱体、机架上的孔相连接。外圆直径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7~IT6,形状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以内。 2.相互位置精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题目和答案.doc
- 九省联考【安徽省】2024届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毕业论文参考-基于ANSYS的连杆应力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docx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初中数学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pdf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无人机航飞与倾斜摄影测量入门与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 履带吊安拆监理细则.docx
-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docx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