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理石工艺村的保护与开发
金少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昆明 云南 650091)
摘要:大理石工艺是云南省大理市三文笔白族村的特色文化,该村在历史上便是赫赫有名的大理石工艺村,
大理石的加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笔者在对该村的概况、文化特色、白族保护生态的传统民风等进行深
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三文笔大理石工艺村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理石 工艺村 保护 开发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一、 三文笔村概况
三文笔村位于大理苍山小岑峰、应乐峰山麓,村庄座西朝东,214 国道从村前横穿而过,
东临洱海,南距大理古城仅 0.9 公里,北连驰名中外的崇圣寺三塔风景区。
三文笔村公所隶属于大理市大理镇,下辖三文笔和绿桃 2个自然村,7个农业合作社。
村民绝大部分是白族,据统计,共有 665 户,2625 人,其中白族 2406 人,占总人口的 91.7
%。汉族、纳西族等 219 人。辖区面积为 6.69 平方公里,有耕地 1723 亩,其中水田 1554
亩,主要集中在 214 国道以东,旱地 169 亩,人均占有耕地 0.65 亩。海拔为 2132米,气候
温和,全年最高气温 21℃,最低气温 9.8℃,平均气温为 15.4℃。全年无霜期为 221 天,
风向一般为西北风和西南风。全年降雨量为 1550.5 毫米。村庄南北有桃溪和梅溪两条溪流,
是村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河流。
三文笔村历史源远流长,原村名有“寺南村”、“三塔寺”、“石户村”等。追溯村名由来,
多与大理崇圣寺和三塔有关,如“寺南村”便是因村庄位于崇圣寺的南边而得名。而三文笔
之称则是源于崇圣寺三塔高耸入云,宛如三支擎天巨笔。三文笔村和绿桃村各有一座本主庙,
据三文笔村本主庙内《重立本主庙碑文》记载:本主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绿桃村本主庙
称龙母祠,流传有小黄龙的传说故事。① 村内还有历史悠久的文昌宫、魁星阁、御园宝殿、
祖师殿等文物古迹。
三文笔村历来人多地少,建国前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富有者手中,无田户占当时总户数
的 64%,绝大部分村民祖祖辈辈靠租田耕种和加工大理石谋生。从事大理石加工的农户,
除少部分匠人在础石街生产和经营大理石,生活有保障,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外,其他的则
靠采石为生,全靠人力运负,生活十分凄惨。明代的史籍中有贫苦农民因开采大理石,积尸
山道的悲惨记载。村内也流传有“登苍山风雪为衣,住岩洞星月伴眠”的口头语,这是历史
上村民生产大理石生涯的真实写照。若遇战乱,大理石销售境况萧条,藉以为生的村民只得
将手中的铁锤改为斧头,靠“把把柴碗碗米”即砍伐柴薪换米度日。有的甚至是等米下锅。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分田到户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科技的推广,水利设施的完善,彻底结
①详见杨政业编《白族本主传说故事》22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 8月。
1
束了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等雨栽秧的局面,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同时伴随着大理石加工业
的重振,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全村的经济面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997、1998
年相继被大理市、州两级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9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 5165 万元,人
均纯收入 2956 元,其中农业收入有 168 万元,仅占总收入的 3.2%,而工业、大理石销售
等收入占据了大头。粮食总产为 1401 吨,人均533 公斤。
二、 文化特点
(一)崇圣寺三塔
在唐代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佛教盛行,素有“妙香古国”之称。崇圣寺是南诏、
大理国时代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三塔高耸于崇圣寺前,故又有三塔寺之称。据记载,崇圣
寺总面积约为 300 亩,其中有 36 庵、72 院、佛像 11400 尊、大小房屋 890 间。[1](卷 32)崇圣
寺等建筑毁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而崇圣寺三塔历经千余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至今是大
理“文献名邦”的象征,凝聚着白族人民的智慧。
主塔又名千寻塔,是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底宽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