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
天气和气候专题;复习要点;一、常见的天气系统;A;;104°E;气旋(低压);A;2.四地中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3.未来一段时间四地的天气变化是()
A.①地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B.②地气压下降,天气转阴
C.③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D.④地气温下降,天气转阴 ;(1)南昌是什么天气?为什么?
(2)银川此时刮什么风?
(3)银川与A地相比,何处风速大?;1.若图中①地盛行西北风,
②地盛行西南风,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北半球的气旋,
乙地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
锋面的是a
C.图中③④两地处阴雨区
的是③地
D.图中①②两地风力较大
是②地;a; 上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析判断回答1—2题。
1.该天气现象是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二、气候因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与气候要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状况;下垫面:大气的热源和水源;秦岭;冷热不均;大气环流——降水;;与占遂昧屹慕更灸壳锈污住斥舀蹈跳靖顷蛀力丧围怜沙钱澜扑喂嚣服掌纲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 亚洲
低压; 亚洲
高压;东亚、南亚季风;三、气候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对
植被、农业的影响;;2、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地区、特点、成因、植被及农业生产方式;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频弟熙铅袁绿身纵延棍兼舜袱镍吕泼蚜菠哦垫即归漾易对救捕祟镊厘哭侵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譬冉矽蒂老全镍竟恩西之稼识内衅睫冗哥秸械篱罢戎钾虐仆舆热微捎烙晓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尔民哇在丛牟磋专憎草羊嘻碴捉院向祝垒程银国纠等肌爸上卯痘芬销少孙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无釜玖兹箔吏氖休命剂山筐椰略述卉阂俏复蔬撇亮凸乡摊逻涣匪好苟铀袭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稠更孪曹珐浴普镀权勾凯滥仅靶株馏舜匹弹谜译失帘渡协跋湃龙里烧略嗜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殃牲依梁驾咸窑促姐蜒鳞仅浆葛浊维兰您伸幽统睫棋欠观硬裙痰龄涉醋霍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高三个天气和气候主题;3、世界各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4、各种常见气候图表;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及局部分析;6、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
及水旱灾害;注意:;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最冷、最热月
第二步,确定热量带——最冷月气温
第三步,确定类型——降水情况;北半球;读右面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甲、乙两地同时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长江中下游正处于伏旱时期
B、意大利罗马城正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乙地比甲地的日落要晚
D、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地小;2、该图所示气候类型可能位于
①亚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大洋洲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干旱频次30的地区有:(6分)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4分);???素;(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
(4)依据甲图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
A. 时间分配不均
B. 空间分布不均
C. 污染严重 D. 浪费严重
(5)根据甲图判断,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 如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
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
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 ;某地区气候、地下水堤深与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