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轶事一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宝林轶事一则

侯宝林轶事一则 作者:李长海   我的一位老领导叫缑纯嘏,是个老八路。他的名字很特别,容易念错。他说1955年授军衔时,他这个名字可闹了笑话。那时的领导干部有的文化不高,不认得他的名字,授衔大会上,一位首长点名,点到他时,首长喊“猴炖虾”,底下没有应声,又喊“猴炖虾”,他心想不是别人,就他了,再不答应场面就难堪了,于是挺身回答:“到!”打那以后,“猴炖虾”成了他的外号。   上世纪70年代,老领导担任旅大警备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警备区的前身是三兵团,规格比较高,后勤部也是军级单位。后勤部有一个外面像仓库但里面却很漂亮的俱乐部,一些有影响的文艺演出常在这里举行。   1978年秋天,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率弟子到大连演出,有一场是慰问驻军部队,地点就在后勤部俱乐部。这下后勤部可热闹了,大家都兴奋而紧张地做接待工作准备,因为侯宝林是著名相声艺术家,大家尊崇得不得了。怎么才能接待好呢?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的老领导。老领导就到处打听侯老先生的喜好,不知怎么就听说侯先生愿喝白兰地,那时许多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白兰地,市场上根本就没卖的。老领导通过接待部门了解到,大连国际海员俱乐部有,但不外卖。这难不住老领导,他以驻军的名义通过警备区向大连市求助,很快就买到了。有了白兰地,老领导心里踏实不少,可是在接待中又出了岔。   侯先生在相声界辈分高,弟子们都尊称他“侯老”,可是部队长期受正规教育,称呼不能胡来,一般都叫同志或首长,再就是职务,如司令员、师长等。叫“侯老”,老领导怎么也张不开口,再说他也年过半百了,情急之下,他就叫了“老侯”,对此侯先生没有明显的不快,但是一脸严肃,坐在后台看演员作演出准备。俱乐部里边有休息室,老领导请侯老过去休息,侯先生不去,说我的阵,地在这里,演出不结束,我哪里也不去。   老领导显得有点尴尬,心里面斗争很激烈,他反复检讨觉得还是称呼上出了问题,人家都称“侯老”,我却叫“老侯”,这是多么不尊重啊!别人叫我“老缑”,我不是也觉得别扭吗?将心比心,决定改口,叫“侯老”。老领导再次邀请:“侯老,请到休息室喝水吧。”侯先生说:“你去看节目吧,演出不结束,我哪儿也不去。”   演出受到部队官兵空前的欢迎,气氛非常热烈,老领导一直陪着侯先生。   演出结束了,在后勤部食堂举行夜餐。一见到白兰地,侯先生既高兴又意外,就问你们从哪里弄来的,老领导就给他说了,侯先生说难得。接着问,你贵姓?老领导答:“我姓缑。”侯先生问:“怎么写?”老领导用食指蘸水写在饭桌上。侯先生一看就笑了,说:“原来我们是一家呀!”这下把老领导弄糊涂了:“我姓缑你姓侯,音都不一样,怎么是一家呢?”侯先生也用食指蘸水边写边说:“我是侯,你这边也是侯,中间有条绳把咱俩穿起来了,这叫一条绳上拴两个侯,谁也跑不了谁,不是一家吗?来,喝酒!”   那天两人喝高兴了。老领导说,第一次喝白兰地,那个味真怪。每当说起这件事,老领导都会感叹,侯先生不愧为一代大师,他对文字那个反应,真叫快!   近30年过去了,斯人均已驾鹤西归,留下一段佳话,让人时常想起。    虎将王近山在朝鲜战 作者:万伯翱   在1964—1970年,我有幸和王近山将军共同生活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我是1962年高中毕业后从首都下放到这里的知识青年,将军则是因“犯有严重生活上的错误”被毛、刘、林批示开除党籍,连降三级,从北京军区副司令的中将和公安部副部长降为副军级大校,到河南某农场当副场长。那些年我们经常见面,我常到他农场的家中吃饭聊天,有时也一起参加那时唯一的“大家乐”——每周场部露天的电影放映。我记得很清楚,《上甘岭》这部电影当时是很受职工欢迎的,几次放映无论寒暑,自始至终都是满场黑压压的男女老少。王将军也和大家一样带着新妻和家小(两三岁的妞妞)坐在小板凳上。他时常看不下去而退场,一次我碰上他又提前退场,忙跑过去送他回家。我发现他在用手帕拭泪,这位在红军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八面威风”也是“万人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猛将,被刘、邓首长也被三军称为“拼命三郎”、“王疯子”的一员虎将,此时为何如此伤情、老泪频弹呢!他拖着伤残的腿,我替他拿着小板凳,扶着他边走边聊。“王叔叔,电影上的上甘岭英雄们都是真的吗?”农场那时还没有柏油马路,黄土地虽经整修还是深浅不平,路灯也昏暗无光,虽是秋天他已披上当年朝鲜战场上发的皮大衣。“小万啊,都是真的!不过电影只是表现出当年我们残酷无比战争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啊!就说你们都知道的上甘岭的大英雄黄继光、胡修道,何止这几个呢,我说有几十个、几百个、上千个都不为多!不过他们是英雄的代表而已……”他动容地答道。我听得出了神,扶着将军伤残的手,看着他脖子显得僵直不能自如(弹片还卡在脖后,永远不能取出),脸上的肌肉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抽动,虽然身经百战全身弹痕累累,新又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